在认识论中,通常是以“感性”和“理性”来标志认识的机能、形式、过程和阶段,如“感性机能”和“理性机能”、“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这种以“感性”和“理性”为核心范畴来描述和解释认识论诸问题的哲学范式,存在着以下亟待探索与回答的问题:(1)认识论中的“感性”和“理性”是指认识的“形式”,还是指认识的“内容”,抑或认识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和“理性”是此消彼长、先后发挥作用的,还是始终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具体地说,能否把“感性认识阶段”解释为运用“感觉、知觉和表象”去认识,而把“理性认识阶段”解释为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去认识?这样的解释如何说明“感性”和“理性”的“相互渗透”?(3)如果以“感性”和“理性”的“相互渗透”去描述和解释认识过程的矛盾运动,应当怎样更为合理地区分认识的不同阶段?(4)“感性”和“理性”是人的纯粹自然的认识机能和认识形式,还是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认识方式?如何在认识的矛盾运动中体现出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 我的一个基本想法,是以“表象”和“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从而建立起关于认识论的新的解释范式。 一、描术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 列宁曾经提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的。”(《列宁全集》,中文1版,第38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关于思维向客体接近的矛盾运动,列宁则引证黑格尔的话说:“凡是没有思维和概念的对象,就是一种表象或者甚至只是一个名称;只有在思维和概念的规定中,对象才是它本来的那样”。对此,列宁的评论是:“这是对的!表象和思想,二者的发展,而不是什么别的”。(同上书,第242页。) 以“表象”和“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首先是因为这对范畴是“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人的感性机能使对象的感性存在变成头脑中的“表象”,人的理性机能则使对象的内在规定变成头脑中的“思想”。因此,在人的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就呈现为“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在人的现实的认识活动中的体现。 以“表象”和“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其次是因为这对范畴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象”既是再现对象的感性形象的方式,又是对象的感性形象在人的头脑中再现的内容,它是感性形式与感性内容的统一;同样,“思想”既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去表述对象的内在本质的方式,又是对象的内在本质在人的头脑中再现的内容。认识过程中的“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就不仅仅是认识形式之间的矛盾,而且更主要的是认识内容的矛盾。因此,以“表象”和“思想”为核心范畴去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就能够更为合理地阐释人的认识在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中所实现的基本过程。 以“表象”和“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还因为这有助于从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去阐释全部认识问题。现实的认识主体是历史文化的存在,因而总是以其已经具有的“表象”和“思想”进入具体的认识活动之中,而不是仅仅以纯粹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形式”去反映对象。认识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已有的“表象”和“思想”同新形成的“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因此,离开“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就会以非历史的观点去看待和解释人的认识运动过程。旧唯物主义之所以陷入所谓“直观的”反映论,就在于它以这种非历史的观点去构建其认识论。 以“表象”和“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的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还因为这会帮助我们更为合理地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解释模式。众所周知,通常是以两种模式来解释认识的发展过程:其一是把认识的发展过程解释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其二是把认识的发展过程解释为“感性具体”、“理性抽象”和“理性具体”这样三个阶段。这两种解释模式,各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感性”和“理性”究竟在怎样的矛盾运动中实现认识的深化与发展?怎样才能更为合理地解释“感性”与“理性”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不同的认识阶段?由于“表象”和“思想”这对范畴所构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由于“表象”和“思想”这对范畴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以这对范畴来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解释模式,不仅有助于合理地解释通常的两种解释模式,而且会深化人们对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解。 二、解释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 在人的现实的认识活动中,“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主要地表现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思想“把握”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具体”的阶段;二是思想“蒸发”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抽象”的阶段;三是思想“重组”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具体”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