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以市场经济建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之中,探求一条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向现代转型的协调发展的途径,已成为中国现代哲学家们不可回避的历史性课题。 衣俊卿博士1989年发表于《哲学动态》上的《日常生活批判刍义》是中国哲学领域日常生活批判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从此展开了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 一、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 按照衣俊卿的观点,日常生活世界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交往活动和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加以维系的自在的未分化的活动领域。如果对人类社会进行共时态的结构分析,便可将其理解为一个金字塔结构:最基础的层次是以个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饮食男女为主要内涵的日常生活领域,中间层次是以政治、经济、技术操作、经营管理、公共事物等为主的非日常的社会活动领域,最高层次是科学、艺术、哲学等非日常的自觉的精神生产和人类知识领域。如果对人类社会进行历时态的分析,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建构途径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原生态。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自在自发的重复性的日常实践活动中,支配实践活动的是以交感巫术、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神秘的、自发的直觉思维。原始社会后期才有日常生活世界的分裂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有组织的政治、经济及各种公共事物组成的社会活动领域和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精神生产领域所构成的非日常生活世界就基本建构起来了,它是人类社会的次生态。但是在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条件下,只有少数人能走出日常生活世界,大多数人仍停留在日常生活领域。工业文明崛起以后,日常生活世界才退隐到人类社会的生存背景中。 从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的相互关系来透视人类社会结构,可以发现,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结构主要经历了两种基本模式:其一是过分强大的日常生活世界和相对不发达的社会活动与精神生产构成的传统社会模式。这时的社会往往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过去”为定向,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在这种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契机在于打破过于沉重的日常生活结构。其二是过分发达的非日常生活世界和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生活世界构成的现代社会模式。这突出表现为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所出现的情形。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达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和内驱力,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异化、焦虑、孤独、无家可归的感觉,意义和价值随着日常生活世界的支离破碎而被埋葬了。 通过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个层面上有着不同的领域,有的学者把它划分为:日常消费世界、日常交往世界、日常观念世界。 日常消费世界即日常消费活动。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以个体的肉体生命延续为宗旨的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是日常生活世界的最基本层面。消费活动必须以生产资料的获取为前提,在这种意义上生产构造了消费活动的基础。它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人类自身的生产领域、精神生产领域。人类自身的生产是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同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具有交叉的性质,精神生产通过知识渗透和理性启蒙对日常生活世界产生间接的影响。日常消费世界最深刻地体现了日常生活世界的自在性和自然性,它是日常生活世界的自然主义根基。 日常交往是指杂谈闲聊、礼尚往来等以日常语言为媒介,以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日常交往活动,反映的是主体间的关系,它构成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层面。非日常交往则是政治经济、经营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等社会活动领域和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精神生产领域中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从空间规模上讲,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日常交往是在相对封闭和狭窄的家庭、村社、街区等天然共同体中进行的主体间的交往,而非日常交往则是在日渐开放、拓宽的空间展开的交往活动。从交往的主体特征上讲,日常交往主要表现为个体交往,而非日常交往主要体现为社会交往。从日常交往的活动图式特征上看,日常交往方式一方面受道德和宗教所体现的传统、习惯、风俗、给定的经验常识、自在的活动规则、礼仪、道德规范等制约,另一方面受建构在血缘关系或自然基础之上的天然情感的影响,而非日常交往一方面受自觉的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理性的制约。中国的现状是急需将非日常交往的规范规则向日常交往领域渗透,以便于限制日常交往的消极面。 日常观念活动或日常思维活动是贯穿于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日常活动之中的观念活动。日常思维是一种以给定的和自在的图式自发地应付日常生活问题的模式化思维,一般不具备非日常思维的自觉性和自为性,它本质上是一种自在的、带有无意识性质的思维。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非日常思维的模式化、自在化或通俗化构成日常的常识思维,经验和活动的积淀与模式化构成日常的经验思维。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常常处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之中。 二、日常生活的基本图式及其变革 要研究日常生活世界,必须研究日常生活的内在活动图式。衣俊卿等日常生活图式分为自在的活动方式、经验主义的活动图式、自然主义的立根基础、自发的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