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与竞争力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李勇辉,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 昆明 650093),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 绍兴 311800),主要从事财会、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白利鹏,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云南 昆明 650093);王莉,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原文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正确评价城市物流绩效有助于衡量城市物流管理成效,而竞争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绩效的优化。以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DEA、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分析二阶段城市物流效率、绩效与竞争力。研究发现:32个样本城市中只有上海市、海口市、昆明市、西宁市、银川市城市物流效率有效,全国平均水平为非效率,分区域计算效率值西部>中部>东部;经济因素是影响物流绩效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东部城市在优良区间超过半数,同时有过半数中西部城市在差的区间,表明中国分区域物流水平差异明显;城市物流效率、绩效、竞争力三者总体保持密切的相关关系,即绩效高的城市竞争力强、效率优,反之亦然。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字号:

       一、引言

       德鲁克把物流称为经济发展“水下冰川”“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与“第三利润源”[1]。物流层次划分共识为:宏观层面国家物流、中观层面区域物流、微观层面企业物流。而城市物流介于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之间,属于中观层面,既是区域物流,也是社会物流[2][3]。Taniguchi et al.(2003)首次提出城市物流概念,认为城市物流主要涉及城市与货物流动之间的协调[4]。史秀苹等(2004)认为“城市物流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核心,通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物流和运输活动的最优化,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活动对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环境与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的活动”[5]。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预测,到2030年,货运强度将增加40%,到2050年将比2005年增加80%以上。同时,预计与2005年相比,到2030年旅客运输也将增加约34%,到2050年将增加50%以上[6]。

       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血液,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作为物流管理的控制方式之一,正确评价城市物流绩效有助于衡量城市物流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城市物流管理水平高低,而竞争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绩效的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物流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2018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公布了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并明确提出推动专业类物流园区改扩建,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这些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一些重点城市属于二三个不同枢纽的综合体,如天津、郑州、上海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因此,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城市,探讨中国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与竞争力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如何从整个城市体系角度综合评价城市物流绩效与竞争力?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物流绩效与竞争力评价指标?如何选择合适方法对两者进行评价?

       二、理论分析

       (一)绩效与竞争力比较及理论框架

       Sloma(1980)认为组织绩效是所有组织理论的核心[7]。管理学上,绩效是组织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考核是奖惩的依据,常见形式有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ROA、ROE等)、创新绩效(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产出等)、物流绩效等。一般认为,绩效包含效果与效率。效果是做正确的事情,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果是结果;效率重过程,管理中追求高效率与好结果的统一。

       竞争力研究一般着眼于特定主体范畴,如陈志等(2009)基于研究主体把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8]。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因素理论[9]。竞争力建立在争夺资源、占据市场、拓展能力等比较优势基础之上[10],谭观音等(2012)就用物流产业贡献率、交通仓储邮电增加值作为物流产业效率替代指标来衡量城市物流竞争力[11],因此竞争力应涵盖效率成分。

       理论上,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绩效与竞争力都是两个具有明显区别的独立体系,但两者又出现重叠交叉部分(都重视效率)。同一组织内绩效与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Mahoney & Pandian认为卓越的绩效与竞争力有关[12],冯静颖(201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优秀绩效的原因,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绩效有显著正效应[13]。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时间上,绩效有短期与长期之分,具体管理者因为有任职期限等限制,一般追求组织短期绩效,而竞争力是长期积累的知识体系[14];从指标特性看,绩效为便于组织考核管理而多以具体、定量与显性指标为主,追求可操作性与客观性,而竞争力是抽象、定量兼定性的以组织隐性知识系统为核心;从过程性看,绩效指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相对稳定静止,而竞争力指标则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具有动态性特点;策略上,绩效重短期而以战术为主,竞争力重长期而以战略为主。两者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绩效与竞争力区别
比较维度绩效竞争力
时间短期或长期以长期为主
指标特性具体、定量为主、显性抽象、定量兼定性、显性兼隐性
过程性静态动态
评价策略性以战术为主以战略为主

       绩效与竞争力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用二阶段综合研究城市物流绩效与竞争力。第一阶段研究效率,认为效率是城市物流绩效与竞争力的公共交集部分先计算;第二阶段根据利益相关最大化目标,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方面因素,绩效指标优先考虑定量并可获取的指标数据,而竞争力指标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财务与非财务、显性与隐性指标。理论框架见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