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著作的精神遗产的实质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不仅来自《资本论》副标题的提出,而且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的评价:“马克思的目的始终是‘政治经济学批判’。”①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主题的当下延续和问题域的转换,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是在不同时代都回答了“资本与精神”对立的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尔库塞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学者;不同在于,马克思时代资本与精神的对立反映为劳资关系的异化和自由竞争时代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性质,而马尔库塞时代资本与精神的对立反映为高技术与高情感失衡以及高度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技术权力的控制和形式化生存世界的异化问题。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理性化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所面对的后工业社会的本质是一个技术权力与泛物质消费的社会。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之所以是对特定经济背景下的政治本质的追问以及哲学人本主义精神的提升,就在于他从消费、资本、剩余等经济学范畴入手,通过对技术权力与泛物质社会的政治本质的深度解剖,揭示新形势下“革命主体”的现代样式②,从心理层面上升到探讨后工业社会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哲学问题。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预设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原点是什么?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文化批判理论,二是对压抑性文明的批判,三是对后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批判。笔者以为,从多种视角、多种界面、多种向度去概括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实质,分别具有其原在性思想的阐释特点,但并不根本,更不深刻,缺乏对马克思理论轴心的内在本质揭示,这种内在本质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 第一,社会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两者兼有的知行合一品格。马克思曾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③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意味着哲学不仅是对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更要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哲学成为现实,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最重要的思想内核之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有着强烈的“追求行动哲学”的特征,认为批判的社会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突破,还包括一种激进的实践精神。它从感性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存在出发,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运动与个体存在状况;它以批判的视角与学生运动积极互动,反映这一最活跃的、具有革命潜能的新生力量的诉求,呼吁批判者要有介入现实批判和参与批判的具体行动,把对资本主义制度形式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大学生们现实革命行动的口号与激情;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空间抽象,而是对此在的社会关系的深刻解剖,进而追问当下人类的存在、遭遇以及未来的命运,具有强烈的“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相结合的精神。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与学生运动之间的关系在于,期盼借助一种新类型的批判哲学,感召一批“拥有新的需要、能够找到一种不同质的生活方式并构建一种完全不同质的环境的人类”④,从而形成一股打破现实枷锁桎梏的物质力量,追求社会理想的新样态。因此,它既关乎理论又瞄准实践,体现了新形势下理论哲学与行动哲学高度统一的批判精神。 第二,社会批判理论遵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注重“市民社会—国家”的批判逻辑。马克思所面临的市民社会以对现代性框架中的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分析、批判为前提。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哲学批判的前提不是先验的,不是超验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感性活动,是由现代文明所兴起的“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⑤。他深刻地看到,市民社会所关涉的人类生存世界受到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束缚的遭遇,所面临的国家是私有制与资本权力的贯通,权力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资本逻各斯中心主义相融合。同样,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思想中渗透的对市民社会的分析、批判也是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入手,深度剖析20世纪以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所引起的社会变迁的事实。他用消费、技术资本等经济学范畴深刻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市民社会的新特征与新趋势,并从这一经济基础的变化中展示出政治与哲学的新图景。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在马尔库塞时代,工业社会变成了后工业社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变成了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劳动异化变成了心理与文化层面的人的异化,所面临的国家是消费、技术资本与技术垄断权力的新样式共同决定的国家本质,所面临的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由高度垄断的资本与技术官僚集团宰制下的社会生产系统与分配体系而构成的产物。 第三,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深刻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具有的社会复杂系统的批判功能,表现为一种针对社会各界面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批判关涉到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思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批判,上升到人类追求世界历史进步的哲学审美思考,进而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承接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社会旨向的时空链条,一方面表现为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积极关注与广泛融合,其思想前提建立在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种种当代哲学思潮所进行的全新阐释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新的消费形式与技术控制使得“资本的流通与交换过程从市场领域日益蔓延至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⑥,因而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对象是“作为非理性的社会总体”而非某个单一领域,表现为一种对新形势下的“社会复杂系统的总体性批判”。 在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轴心的坐标系中,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对后工业社会重大的社会转型的敏锐触觉,呈现出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同之处,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