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兴起的深层动因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立新,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生。邮码:100091。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人学在中国兴起并形成一种思潮,有其深刻的根据和动因。旨在反映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由侧重指向认识人之外的世界自觉转向认识人本身,这是人学产生的思维发展史的根据;旨在把人本身提升为主体,将人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这是人学兴起的哲学史根据;旨在综合和提升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不同侧面的实证知识,建立一门新的人学,这是人学产生的科学史根据;旨在通过对完整人性的理解,为克服以往各种文化模式的历史局限,实现人类文化的综合创新寻找一种新的核心的文化理念,这是人学得以泛起的文化学根据;旨在通过对人之秘的科学解答,为分析和解决当代人类实践发展提出的与人有关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一套理论工具和方法论,这是当代中国人学兴起的时代或实践根据。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学之所以在中国兴起并形成一种思潮,绝不是哪些学者随意制造出来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据和动因,深入理解其根据和动因,有助于把握中国人学研究的意义。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之所以被倡导,其深刻的根据和动因主要在于:

      1.旨在反映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由侧重指向认识人之外的世界自觉转向认识人本身,以形成关于人本身的完备知识,这是人学得以出现的思维发展史的根据。

      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其思维对象先是侧重向外指向外部世界,尔后人逐渐自我觉醒并具有自我意识,从而才使思维对象侧重向内指向人本身。由于人类起初自身力量的脆弱和外部世界力量的强大,使得人类必须依赖外部世界而生存,缺乏自我独立性,所以他观察和思考的对象首要是外部世界,人是被当作外部世界的“流出物”来思考的,正像刚出生的婴儿首先观察到的是其母亲一样。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随着人的力量的不断强大,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自我在认识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进而认识到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人且最终为了人,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根据,故而人便有了自我觉醒且自我意识也随之强大起来。这最终必然促使人类把思维转向本身,正像婴儿长大成人以后对自我有了觉醒并想认识自我一样。哲学发展史证明,人类起初侧重于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自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人”的发现以后,人类自我逐渐觉醒,随之更多的是自我追问:人究竟是什么?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由是,人自身成了必须面对的对象,人类才自觉转向对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存处境和人本身的认识,人学便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追问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古希腊的自然(宇宙)本体论在哲学中占主导地位,近代认识论在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现代存在论(生活论)在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就是明证。科学发展史证明,人类是先有自然科学,后有社会科学,尔后才突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是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结果,而人文科学则主要是人对自身认识的产物。说到底,人文科学的内核是人学。实际上,人自觉追问和思考自己,是不得不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漫长的迂回曲折的,人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理解和反思实现的。为达到对人本身的完备认识,这种在外部世界先兜圈子的必要性,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使然。为此,我们就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转向对人本身的专门而系统的深入研究,为建立一门人学作准备。

      2.旨在把人本身从对自然、社会、历史等客体的从属中相对独立出来并提升为主体,把被哲学肢解的人整合成完整的人,进而把作为主体的完整的人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以确立一种新的哲学、哲学观和哲学史观,克服以往哲学研究的局限,推动哲学的发展,这是人学得以兴起的哲学史根据。

      在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人”面临两种命运:一是被淹没。即主要淹没在自然、社会、历史及宗教中,从属于人之外的客体,成为客体的人,显得不独立。文艺复兴以前的哲学大体如此。虽也有哲人强调人是万物的主体,但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把人看作宇宙的流出物和上帝的世间代表。二是人被肢解。即被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加以肢解,缺乏完整性,变成支离破碎的人。这里,人被肢解和哲学的分化是相关的。哲学要么被看成是研究外部物质世界的见物不见人的学问,要么各种哲学各执一端,难以统一,达不到对人的完整理解。自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先是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经由笛卡尔哲学对人的自我独立性及主体的强调,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以及把哲学的一切问题最终归结为“人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再到现代西方哲学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把人推到哲学的前台,从而使哲学发生了向人学的转向,人学成了哲学的中心。另一方面,先是由马克思提出追求全面发展的人或完整的人,到现代哲学人类试图建立完整人的概念,人便作为整体的人被哲学加以强调和研究。这种变化蕴含这样一个道理:人是一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人在世界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本质,而且还是使外部世界化为人的世界的主体,因而,哲学不仅要从外部世界理解人,而且还要从人自身的内在固有方面去认识人,这种认识是在为一切存在提供最终的根据。由是,人学便是哲学的基础学或本质学,是哲学的最终(或最后)本质,这种本质只是在当代才真正显示出来。另外,从哲学发展的当代成果来看,哲学是把人和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作为自己研究的内容的,这种关系实际上也是对象性关系,这种主客体或对象性的关系之所以发生、存在、发展和实现,其前提主要在于人就是对象性的存在物,现实的人就是这种关系的建立者、推动者、实现者、确证者以及理解者,是理解这一关系的前提、基础和根据,所以,哲学应从“人”入手来把握人和世界的主客体关系或对象性关系。至此,也显示出了哲学的人学本质。马克思曾说:“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页注②。)恩格斯也说过: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基础。既然如此,当代哲学就应该把作为主体的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把“人”作为哲学之本,实现向人学的转向,以自觉显示其人学的本质。这便是中国人学得以兴起的哲学史根据。由此来重新审视哲学,那么,哲学的当代形态主要就是人学,哲学史本质上就是人逐步走向认识完整自我的历史,是解决围绕人而发生的各种矛盾关系的历史(如肉体和灵魂、思维和存在、经验和理性、主体和客体、理性和非理性、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人和类等),哲学的出发点、前提和根本立场取决于对人的理解,哲学的发展状态取决于人的发展状态。对哲学的哲学史的这种重新理解,不仅有助于修正以往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成见,发现各种哲学的内在统一性,而且也为今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