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素质,在青少年事务领域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不含专职团干部)。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以社区青年汇为平台,建设和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共建成社区青年汇516家,在岗社会工作者及督导近800人。[1]《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20万人、到2025年建成30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与中央的要求和北京市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由于北京市主要是以社区青年汇为平台建设和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且“社区青年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关注、意义深远、青年喜爱的品牌工作,形成了扎根社区、整体活跃、影响提升的工作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这支投身社区、贴近青年、服务一线的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2],社区青年汇专职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能够代表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对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基于对2019年第二期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胜任力训练营学员的随机调查,以及前期研究的文献查阅与调研访谈。面对该期训练营学员,随机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14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根据调查结果,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具有以下特点。 1.性别比例不平衡。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男性28人,占26.92%,女性76人,占73.08%,性别比例明显不平衡。女性占多数不仅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整体特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可能会加剧这一特征。但正如“男老师对培养幼儿阳刚的气质,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样[3],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也需要男性从业人。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不但无助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境。[4] 2.入职动机多样。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责任的有34人,占32.69%,在于兴趣的有31人,占29.81%,但在于谋生的也有34人,占32.69%。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社会工作者要助人自助,更需要有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帮助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并且社会工作者的“产品”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难有很高的经济回报。选择社会工作职业必须极具爱心、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更是如此。谋生固然是职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职业更需要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仅仅为了谋生往往不能支撑职业的长期发展,在12名对工作环境选择非常满意的学员中,有11名学员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原因是兴趣,而在13名对工作环境选择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学员中,有9名学员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原因是谋生,其中3名选择很不满意的学员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原因都是谋生,而且他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发展前景也都表示很不乐观,兴趣相对于谋生对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显然更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3.学历较高。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本科学历的61人,大专/高职学历的34人,硕士及以上的3人,大专/高职学历以上学员的比例达到94.23%。学历较高不但表明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更快地适应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好地服务青少年。 4.本地化。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户籍是北京市的有78人,户籍是北京以外的其他省市、地区的有26人,具有本地户籍的学员比例达到75%,本地化特征明显。本地化的最大优势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自身先天拥有资源较多,例如在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有自己的住房的有61人,相对缺少后顾之忧。 5.年轻化。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年龄在20岁以下有2人,在20-25岁之间的有14人,在25-30岁之间的有24人,在30-35岁之间的有50人,在35岁以上有14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共90人,达到86.54%,远低于北京市社区工作者39.3岁的平均年龄。[5]年轻化可以使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更好地融入青少年、了解青少年与服务青少年,但年轻化也会导致大部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例如,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从事青年事务社会工作3年以下的有61人,占58.66%,加上自身也处于青年阶段,相应的理论水平、实务经验有限。[6]不过,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已婚且有子女的有60人,已婚但无子女的有12人,已婚的占69.23%,而婚姻经历特别是养儿育女的体验可以使得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生活经验、情感体悟和同理共情。 6.流动性强。该期训练营104名学员中认为单位人员流动频繁的有50人,认为单位人员正常更替的有47人,认为单位人员流动不频繁的只有7人,其中认为单位人员流动不频繁的不足全部学员的一成。单位人员流动固然有利于专业机构引进与选拔更合适的人才,但过分频繁的人员流动,即使只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也是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的重要表现。 二、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 经过共青团北京市委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工作转型,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探索建立社区青年汇,并以社区青年汇为平台,建设和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以青年发展和成长需求为导向开展社会服务,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7],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服务领域。根据对该期训练营学员的调查,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具有以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