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研究的意义与行进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志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出处:
青年发展论坛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发出加强青年学研究的倡导和要求,需要大力推进青年学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第一部分,论述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研究的三大意义:1.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指示,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学科化的理论建设;2.为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提供专业理论的指导;3.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规划中,把青年学的丰富与完善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道。本文第二部分,对新时代如何加强青年学研究,从五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前行路径:1.端正学科发展的前行方向,坚持培根铸魂、植根人民、立足中国;2.厚植学科建设的学术根基,继续加强并创新基础理论研究;3.构建学科的中国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4.开展科学的学术批判,鼓励勇于直言,提倡依据文本的有的放矢;5.增强学科研究的学术合力,弘扬学科研究的团队精神。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字号:

       青年学这门以青年为独立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对青年作整体研究的新兴学科,从1988年出版第一部《青年学》教材以来,历经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发展,推进青年工作学科化,登上高等院校的讲堂,植入社会科学之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学又迎来了丰富完善的新机遇,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一、加强青年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大力倡导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学科化,十分重视青年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多次要求加强青年学研究,极大地提高了青年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时代意义之一,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指示,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学科化的理论建设。党中央2015年7月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十分重视党领导的群团工作的科学化,首次提出:“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群团工作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群团工作学科建设落实到共青团,首推的是青年学。因为共青团工作的对象是青年,如何科学地认识青年,正确地对待青年,提高团结、引导、服务青年的科学性,需要有青年学的理论武装。在新时代,共青团引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共青团改革再出发,都对青年学的理论支撑有着迫切的需求。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团校改革方案》[2],再次提出“推进青年学等群团工作学科创建”,更加充分肯定了青年学在群团工作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加强青年学研究,已成为共青团落实群团工作学科建设不可动摇的方向,中央团校办学兴学亟待增强的青年特色。

       时代意义之二,为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提供专业理论的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发布的第一部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对促进我国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发挥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生力军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把“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加强青年学研究”列入这部《规划》的十大发展领域和发展目标之内,是党和政府对这门新兴学科的坚定支持和高度重视。[3]《规划》所列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目标,涵盖青年学的研究范畴。青年学关于青年分期、青年本质、青年特点、青年观的理论以及青年身心发展规律,青年与社会互动规律、青年特殊需求发生与引导规律,可以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智力支持,而动员全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同来参加青年学研究,增强了支持《规划》实施的理论力度,必将大大提高实施重点项目和实现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成功率;而实施重点项目和实现发展目标的实践经验,又可以从中提炼青年发展的新原理,滋养青年学的研究。这种互为促进的逻辑关系,为青年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丰富与完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际遇与机会。

       时代意义之三,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规划中,把青年学的丰富与完善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他还特别突出地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4]青年学正是一门对促进青年一代全面发展和提高青年工作科学性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高度来加强青年学研究,把青年学的丰富与完善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道,必将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突破做出理论贡献,同时又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的学科地位,推动青年学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加强青年学研究的行进路径

       加强青年学研究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带来了青年学的发展良机。机不可失,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地付之行动。怎样加强呢?我思考,确定加强的路径应当有所依据,不能是凭空的冥思苦想,不能是无分析地人云亦云,不能是“食洋不化”的生搬硬套。依据什么呢?第一,通过自省找准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和普及应用等方面的稚嫩与浅薄之处,做到有现实的针对性。第二,倾听来自各种“反思”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第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做到信心足,方向明。据此,新时代青年学的发展,需要遵循前行的路径主要有五:

       (一)端正学科发展的前行方向,坚持培根铸魂、植根人民、立足中国

       新时代怎样加强青年学研究?开宗明义,要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研究的方向,端正研究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论述,要义有三:第一,培根铸魂。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艺术工作,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植根人民。习近平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做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的心坎里。”第三,立足中国。习近平说:“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