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增平 中共日照市委讲师团团长、副教授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和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任务所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讲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需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通真理,但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每个国家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反复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曾指出,相同的经济基础——按其主要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地变异和程度差别。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具体多样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只有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伟大的认识工具”的作用。列宁说:“我们认为,对俄国社会党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第274-275页)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同上,第707页)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各国化、具体化,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找到具有本国特色的正确道路,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实现中国化、具体化,而且必须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不过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都带有时代的印记。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不仅要结合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且要根据国际环境、国际格局和时代特征加以阐明和发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当时国际环境、国际格局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围绕时代的主题,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时代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由于不同时代的主题不同、特征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总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被斯大林阐释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新的时代,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历史雄辩地证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各国化和时代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更主要的是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正如党的十五大所指出的,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