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是世界文明圈中的三大哲学传统。这三大哲学传统就其最初的发生而言,的确是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独立形成的。然而,它们一旦产生之后,随着人类文明和交往的发展,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着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新的哲学形态。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产生的,恰恰相反,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人类文明和哲学成果的结晶。其中,中国传统哲学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哲学体系往往以哲学家个人的名字命名,但并非专属他个人。黑格尔说过,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马克思把这一观点进一步发挥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由哲学家们创造的哲学体系,不管其形式如何抽象,也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个性”,都和哲学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法国启蒙哲学明快泼辣的个性,德国古典哲学艰涩隐晦的特征,离开它们各自的时代都是无法理解的。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哲学体系的出现都和它所处的时代相联系,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法国政治革命及其后果、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这三者是资产阶级进行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及其引起的具有现代形式的社会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国际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推动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 肇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40年代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生产已经机器化、社会化。1789年开始的法国政治革命,到1830年推翻复辟王朝时也取得了历史性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和巩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封建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从自然经济时代转向商品经济时代,从“自然联系占优势”的时代转向“社会因素占优势”的时代,同时也就从民族历史的时代转向世界历史的时代。 这里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各国家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世界历史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实了,但它却形成于19世纪。马克思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这一历史趋势,他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命题表征了这一历史趋势,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页。)。具体地说, 生产的繁荣和社会化以及需求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欲望,驱使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力图建立世界市场;大工业的建立、美洲的发现以及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发现,使得世界市场得以形成;世界市场的存在“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54页。),而世界历史的形成就是以世界市场的存在为基础的。从根本上说,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世界历史的形成使以往那种各自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如此。在世界历史中,各民族之间不仅存在着物质交往,而且进行着精神交往。例如,中国哲学传到西方后,西方近代哲学家纷纷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话”。《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一个基督教哲学家与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之类的著作一度盛行。正是在这种种“对话”中,一种世界文化开始形成。歌德认为,主静的东方文化和主动的西方文化共同组成了世界文化的两个方面。莱布尼茨指出,中国哲学与欧洲哲学相互补充,组成了一个世界文化。这就是说,在世界历史中,不但存在着世界市场,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即世界性的精神产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种世界性的精神产品,它是在世界历史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世界哲学。 哲学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来把握世界。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哲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来说,哲学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哲学;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言,哲学又有超越民族性的一面,具有时代性或世界性,所以不同的民族哲学之间能够进行“对话”。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民族性是哲学的主要特征。即使孔子、老子、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对其他民族发生过影响,也仍然属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范围,并未改变哲学的民族性。老庄哲学是中国哲学,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哲学,如此等等。与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的学说。马克思曾经预言: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 第12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一种世界哲学。它正确地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趋势,从而成为“世界的一般哲学”。 作为一种世界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人类哲学智慧的结晶,其中理所当然地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尽管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专属德国,它的历史文化基础也并非仅仅限于德国和欧洲。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辩证唯物主义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大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哲学早在12世纪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从18世纪中叶起开始在欧洲产生影响。这是因为,18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正处于剧烈动荡和变革之中,大凡处于变革时代的民族或国家总是需要借助外来文化的刺激,此时文化之间的互补现象格外突出。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哲学得到了长达两千年的持续发展,而不是像西方传统哲学那样“中断”在欧洲中世纪。中国传统哲学探讨的问题之宏广邃微,理论内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澜壮阔,学派形成之层出不穷,概念范畴之洗练繁多,实为欧洲中世纪哲学所无法比拟,必然为西方近代哲学家所关注。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参照中国传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