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学术界绝大多数人认为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结构”体系需要改变,但怎样去“变”,长期争论不休。现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人哲学体系的理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们首先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把社会实践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德意志意识形态》彻底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史观,明确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并从正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重要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体系作了高度的概括。《资本论》深入具体地剖析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最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发展规律,进一步检验、证实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最集中阐述的,是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反杜林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也是第一次完整地、全面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现行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雏形,现行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它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只是因为《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所以在当时体系服从了批判。《反杜林论》一书的结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根据论敌本身的情况决定的。在当时,恩格斯并不在于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的“体系”相对立,而是针对杜林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和人的学说三个部分,不得不涉及非常广阔的科学领域,对所争论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正面见解。因为这些争论的问题,具有较为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以,恩格斯希望读者不要忽视他“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页)。 这些包含着内在联系的连贯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全面论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哲学》编中按先后顺序从正面论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这样,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法几个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构和理论体系,其中深刻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当然,在当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没有明确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名称,而是用“现代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名称来说明“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 列宁写了许多专门的哲学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概括了自恩格斯逝世以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系统地阐述和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认识论的理论体系。列宁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反映论的基本原理、真理论的两个问题、实践观的主要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严密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列宁的《卡尔·马克思》一文,十分清楚地阐明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阶级斗争等。 列宁的《哲学笔记》,重点阐述辩证法问题。列宁深入地探讨了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概括了辩证法的要素,阐明了辩证法的体系框架和实质,分析了辩证法一系列最普遍的规律和范畴,尤其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并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斯大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式,对苏联哲学界和我国哲学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斯大林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其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地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几大块,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板块结构”。 毛泽东较早地看出了斯大林的形而上学错误,重视认识论的研究,建立起了同“板块结构”相区别的、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把一般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试图把辩证法理论加以通俗化的遗愿,促进了哲学从“板块结构”束缚下的解放。 《实践论》、《矛盾论》和毛泽东于1937年8 月编写的一个《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可以代表毛泽东三十年代后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看法,即以实事求是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以矛盾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以实践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以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此外,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革命实践领域,不仅解决了这些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且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的哲学体系,对我们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理论体系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我国60年代和70年代这一段不短的时期里,认为由毛泽东的“三论”(《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构成的哲学体系,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唯一的体系,不能再有另外的任何体系。如果撇开这种极端的情况,我们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论体系是从苏联移植过来以后,添入了毛泽东的哲学体系并加以某些改进而成的。例如,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章节,则完全是按照毛泽东的《矛盾论》的内容和体系写的,这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来的很长时期内都是如此。当然,现在已有了较大的改变和发展。其实,这种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对于打破斯大林的体系模式,是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