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形态或模式的经济,既需要有一定状况的生产力的支撑,又需要有经济主体相应的精神因素的维系。在中国,由于商品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使国民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这是与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因此,在国民中建构和培育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就极有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无疑应立足于中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提炼出相应的精神结晶;另一方面,也应面向世界,从人类浩翰的思想文化的海洋中汲取有益的养份。实用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是美国精神的精华,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的一份思想文化遗产。它既包含着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又包含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因此,基于市场经济的共性,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对实用主义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其合理因素,以供我们借鉴。笔者认为,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存在其注重行动、进取、竞争的价值信念,以实效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善与利统一的价值取向和以个体为本位的个人与社会相协调的价值规范。 (一)注重行动、进取、竞争的价值信念 实用主义一词,英文原名Pragmatism,意思就是行为行动。它与“实践”(Pratice)和“实践的”(Practical)这两个词同源于希腊文πρ、αυμα,并都由这个词派生出来。可见,实用主义的本意中就包含着实践、行动。实用主义的要旨就是把实践、行动看作高于一切。 詹姆士在《实用主义》和《彻底的经验主义》等著作中指责传统哲学不重视人的实际需要和行动,只重视人的认识和理性。他把“人的活动”——生活、经验、行动、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并作为他的学说的出发点和基础。他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是一切都安排好的世界,而是一个可能美好的世界,这个可能美好世界要变成现实的美好世界,全靠人们的行动和奋斗。这个世界是充满风险的,在这个世界上进行活动和奋斗,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和胜利是没有把握的。那么人们对这个充满风险的世界应持什么态度呢?詹姆士认为,在这个有风险的世界上,不要怕失败,要勇敢地行动、奋斗,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詹姆士说:“我觉得自己情愿把这宇宙看作是真正危险和富于冒险性的。我决不退缩、决不‘认输’”。(注:詹姆士:《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1页) 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也十分强调人是行动的主体。他说:“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行动、有活动。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要连续,并与其环境相适应,而且这个适应的调节不是全然被动的,不单是有机体受着环境的塑造……生活的形式愈高,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就愈重要。 ”(注: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5页)“有机体决不徒然站着,一事不做,象米考伯(Micawber—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等着甚么事物发生。它并不默守、弛懈、等候外界有什么东西逼到它身上去。它按照自己的机体构造的繁简向着环境动作”(注: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6页)杜威是从人是一个高级有机体的角度说明人是积极改造环境的行动的人。 胡克也指出:“人们必须行动,……他们始终是行动的。”(注: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总之,实用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一个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的过程,是一个永远没有完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既不能完全依靠过去形成的理论,也不能完全依靠以前的经验,人们必须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找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生活就是不断进取,无进取就无生存。因循守旧、苟且偷安、停滞不前,就不可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就会被生活的激流所吞没。 实用主义仅从生物有机体应付环境或从个人的具体行动来理解人的行动、实践,有一定缺陷,但他们强调行动、实践、进取、竞争、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信念,对市场经济主体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结构和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之所以具备调节社会资源的功能,原因就在于各个市场活动主体的公平竞争。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那些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或劳务,就会赢得更多的收益、取得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快的发展,否则,就获利少甚至亏本破产。可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铁的规律。因此,忌空谈、重行动、大胆进取、善于竞争是市场经济对经济活动主体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主体的进取和竞争,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改善经营管理,开发低成本、高质量、新款式的产品,提高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实用主义注重行动、进取、竞争的价值信念,正是市场经济这种要求的反映。 (二)以实效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实用主义坚持和继承了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但它不是一般地重复经验论原则,而是进一步将经验范畴具体化为个人行动及其境况的实效、方便等结果分析,关注事物、思想的焦点在于这些事物、思想对人的实际活动有什么作用,坚持以实效作为检验事物、思想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