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度研究

作者简介:
夏文汇,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周丹,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夏乾尹,佐治亚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亚特兰大 30332);黎明,重庆文理学院发展规划处;江智利,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原文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为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互动能力,必须增强协同度。运用协同论的协同度数学建模方法,针对重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建立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二者协同度并做出协同评价。结果表明:现实条件的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的协同程度偏低,验证了模型测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提出提高“一带一路”贸易合作伙伴红利,发挥重庆自贸区国际物流运输优势,促进信息共享与信息平台合作,提升重庆国际多式联运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等具体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06 期

字号:

       一、引言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为我国在制度性、结构性安排方面扩大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①。目前,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刚进入相对均衡的发展阶段,在制度性和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力度还需加大,区域性城市经济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外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如何推进重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何借助中国(重庆)自贸区改革中的重庆国际物流运输协同发展平台,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功能,这是当前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实现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的主要焦点,也是重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运用著名学者哈肯教授提出的协同学理论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重庆)自贸区、中欧班列(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和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等重庆城市经济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的主要平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相应的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度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量化模型测算其协同度,从而规避顶层设计中凭经验决策和定性化决策中的不足,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由低度协同向高度协同演变,充分实现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二、文献回顾

       国际物流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又是国际物流运输的前提条件,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一体。从梳理前期学者关于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成果来看,大多从供应链方法、协同绩效、协同创新以及协同机制等供应链协同论的角度展开研究,如代宏砚等通过夏普利值法深入分析RFID获取的实时信息,阐释国际物流运输供应链成本和协同的影响,以解决运输库存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性的问题[1]。从对外开放的自贸区福利效应来看,臧翰芬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结合中日韩自贸区的福利效应展开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化工、汽车、医药和金属行业受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大,而日本、韩国的食品、通讯、采矿、化工受出口价格的影响较大,其进出口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对国际物流运输带来了相当多的发展机遇[2]。从国际物流运输与自由贸易的角度来看,国外多数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主要围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运用引力模型和EK模型研究城市经济发展的运输能力与自由贸易发展水平,主要研究成果就是EK模型作者Eaton和Kortum修改了著名的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并提出了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关系的重要论点,建立了国际物流运输受不同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其运价不同,若运距越高,价格差异则越大的数量经济模型[3]。

       关于物流运输(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的文献相对丰富,国内学者如张萍等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为港口运输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4]。就协同度模型测算而言,钟铭等基于协同理论对大连港口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度进行测算,并进行了相应的协同评价[5]。张宝清等运用GRA模型实证分析了重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并采用极值变换法对模型进行了评价[6]。国外学者在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方面的研究,典型代表如Shao等在建立FMOLS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方法验证了我国物流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7]。Lan等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法阐释都市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发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城市经济发展且两者的因果链对协调发展影响较大[8]。Li等提出了一种由多智能体运营方式与多式联运方式协同规划的方法,用于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分析运营商对集装箱运输物流的控制,能在满足一定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总运费[9]。Li等发现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航空物流运输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且证实了中国物流运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10]。Chaos验证了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呈负相关,认为区域城市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业的发展又有助于降低省际贸易壁垒[11]。上述文献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物流运输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物流运输(港口)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关于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具体问题,多数成果侧重于对具体的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展开定性研究,如贾果玲围绕西安国际陆港与空港内外协同因素,提出相应的实施战略、战术和业务协同,以实现陆港与空港的一体化建设[12]。杨柳文运用系统论与协同论,研究国际铁路重载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快运的协同演化,实现了整个铁路货运系统的有序发展[13]。但如何才能实现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到目前为止,较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探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从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开展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同量化模型研究非常关键,包括城市经济发展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及其相应的福利,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合作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国际物流运输协同化发展所涉及的具体影响因素、运营策略、组织管理方式、政策分析等都十分重要。因此,文章旨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重庆国际物流运输与城市经济协同度的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