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不仅事关我国经济稳定与繁荣,也会通过影响全球供应链及价值链来制约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效率的提升。此前,学术界研究往往侧重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而缺乏结合中美经贸摩擦背景的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效率研究,本文将通过赋予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效率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填补相关研究空白。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国内外物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系统、全面认知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效率提升因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提炼出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效率因素,并创新性提出相关策略,助推我国物流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和竞争地位,构筑全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与竞争战略效率的概念界定 1.中美经贸摩擦背景:原因、演变及趋势预测 (1)中美经贸摩擦逐渐失控的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缩减顺差,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201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65.3%。特朗普政府发起301调查、不惜挑起贸易争端,旨在要求中国进一步降低汽车等关税,开放农产品、能源等市场,消除金融等服务业投资壁垒,削减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借此“贸易保护牌”促进制造业回流,迎合选民。 深层次原因: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遏制中国崛起。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中国崛起深感焦虑,2018年5月4日美方挑起的贸易战要价清单三次提及“中国制造2025”,且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领域围绕“中国制造2025”中规划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暴露了中美经贸摩擦的本质,是美国以贸易保护为借口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遏制,是霸权国家压制新兴大国崛起。 (2)演变历程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竞选纲领及执政纲领的核心之一。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后,一直将缩减贸易逆差视作“美国优先”的直接体现。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特朗普在2017年重点推动税改后,2018年初逐渐挑起中美贸易争端,最后逐渐失控升级到当前的贸易战。具体的演变过程如下图1所示。 中美贸易战的“时间轴”大致如下:(1)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签署计划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税,剑指我国高科技产品。此外,对华技术转移和中资收购美国公司施加限制,明确指出301调查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2)2018年7月6日和8月23日,美国分别开始对第一批清单上价值3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3)2018年9月24日起,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0%,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4)2019年5月10日,美方公然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6月1日,中国宣布将于即日起对从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25%和20%不等的关税。如下图2所示。
图1 中美贸易战爆发前情回顾 (3)中美经贸摩擦的未来趋势预测 纵观二战后美国发起的对欧盟、日本、前苏联的贸易战,美国往往凭借其绝对优势的国际地位及科技水平对贸易战对手进行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由此推断,如下图3所示,如果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未来可能会由目前的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等简单关税壁垒措施(第一阶段),向更复杂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第二阶段),甚至向贸易战与金融战、汇率战融合(第三阶段)进行演进。中美经贸摩擦实际上是“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贸易关系上的投射,美国不会轻易允许中国崛起,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发展的权利和机遇,所以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将可能令经贸摩擦长期存在。
图2 中美贸易战发展时间轴 2.竞争战略效率的概念界定 (1)竞争战略效率研究的双向视角 第一,竞争战略视角。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指出,竞争战略是企业在产业的宏观竞争舞台上追求一种理想的竞争地位。竞争战略的选择应该考虑产业吸引力和企业相对竞争地位这两个问题。企业只有处于一个较佳的位置时,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和理想的经营利润。[1] 第二,企业效率角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将效率界定为不存在浪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效率定义为“劳动时间”的节约,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将效率归结为“资源的最优配置”。[2] (2)竞争战略效率的提出及定义 竞争战略理论是由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的市场环境空前恶化,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与替代行业的竞争、供应方和顾客的讨价还价以及潜在竞争者的杀入等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竞争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市场争夺中采取的攻防行为。 效率既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管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管理学视角下的效率定义大都是基于投入产出效果的,比如从营销管理角度来看,效率又被定义为市场占有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