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20)02-0087-08 残障青年是指遭遇生理或心理障碍的社会群体,是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对残障人士所划定的群体类别。相较于残障儿童、残障老人等其他残疾群体,残障青年处于就业年龄段,具有突出的教育、就业等发展性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就业是促进残障青年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潜能挖掘、能力提升、社会参与、自尊自信的主要渠道。除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等残疾人就业的诸多形式外,自主创业是残障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2018年1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文明确指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统称为自主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主渠道之一。[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残障青年亦可成为创业的主体。鼓励与扶持残障青年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残障青年创业者个体优质就业的同时,还可带来创造社会财富、创设就业岗位、满足市场需求、挖掘新型产业、激活人力资源、实现精准脱贫、树立自强典范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与其他创业者相比,残障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特殊障碍,面临着可行能力不足的困境。链接外部资源,对有能力、有需求的残障青年开展创业支持,激活残障青年创业潜能,发挥残障青年创业优势,增进残障青年创业能力,是助其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禀赋与可行能力:残障青年创业支持的逻辑起点 开创新事业、创立新组织、捕捉新机会、开发新业务、创造新价值等是与创业直接关联的表述。创业是指个体或组织依托一定的技术、信息、项目与平台,整合创业主体内部与外部资源,以获取财富、创造机会、实现价值的过程。创业的本质是创业能力与创业资源链接、整合、转化的过程,创业者自身的资源禀赋与外部支持性的创业政策与环境相融合对接,激发并生成创业可行能力。 资源禀赋(resource endowment)源于经济学者关于国家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多重生产资源要素多寡丰歉之论述。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学者将“资源禀赋”概念拓展至阐释研究个体、家庭、组织等主体天然所具有或后天所获取的要素或者才能。针对创业行为,创业者个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指与创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其自身所固有的各类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总和,为创业提供物质基础、价值认同与技能支撑。有学者将创业者的资源禀赋分解为经济资本、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3]本研究认为,残障青年这一特殊创业主体之人力资本是资源禀赋中最具能动性的关键要素,可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资本、智能资本与精神资本三个层面,由此构成残障青年创业资源禀赋的物质资本、智能资本、知识资本、精神资本与社会资本五重要素。物质资本(material capital)构成创业的基础条件,是指可为残障青年提供创业物质基础的各类实物性以及金融性的资产总和,比如场所、设备、经费等。智能资本(intelligence capital)构成创业的思维内核,是指残障创业青年自身所具有的创新思维方式与机遇洞察意识。知识资本(knowledge capital)构成创业的知识储备,是指残障创业青年所掌握的与创业关联的技能、学问、方法、经验等。精神资本(spiritual capital)构成创业的精神动力,是残障创业青年主观上所具备的与创业相关的精神状态与心态意识,比如独立性、进取心、坚韧性等。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构成创业的网络支撑,是指残障创业青年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关系及其所蕴含或潜隐的社会资源。 可行能力(capability)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是指个体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其本质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4]功能性活动则指“一个人认为值得去做或达到的多种多样的事情或状态”[5]。可行能力兼顾了功利主义中的效用、自由至上主义中的选择过程与行动自由、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基础资源等传统福利测度方法的多维变量因素,更具有理论的敏感度与适用度。[6]创业活动亦可被视为一种功能性活动,创业能力亦是一种可行能力。创业的过程本质上是创业者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捕捉创业机遇,链接外部资源,获取社会支持,激活其创业可行能力的过程。创业可行能力即可能实现的创业活动的能力,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机会识别能力、运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内外公关能力等关键能力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是指创业者对现有及潜在的创业资源进行梳理、盘点、挖掘与协同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是指创业者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及形势下,捕捉市场机遇,开拓新创业领域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对于创业活动的总体规划与安排,对于创业的运作、经营与管理之能力;风险应对能力是指创业者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风险担当能力,即创业者应对创业风险的抗逆力;内外公关能力是指创业者与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人员或机构建立融洽关系、树立良好组织形象、获取公众支持的能力。 资源禀赋与可行能力是密切关联的。可行能力不仅关注人们所拥有的基本物品,更关注基于个体固有功能特质的“从基本物品到个人实现其目标的能力转化”[7]。由此,可行能力可被视为个体资源禀赋与外部社会支持相整合而塑造出的功能性活动。个人固有特质即资源禀赋直接决定了其对于基本物品的享用程度,影响其目标实现,从而构成个人可行能力基础。因此,残障青年的资源禀赋各维度与创业可行能力各要素基本构成一一对应之关系,见图1。物质资本是构成资源整合能力的必备要件,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实物与金融资本是创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其进行资源交换、资源动员、资源链接、资源统合的重要条件。智能资本是筑造机会识别能力的智力支持,创业者所具备的超前性、创新性、超越传统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是识别机会、洞察机遇、捕捉商机,开展创新性商业活动的必要思维特质。知识资本是生成运营管理能力的知识积淀,创业者对于与创业相关的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的理解与掌握,是保障创业活动有序化开展、效率化推进,增进创业者运营管理能力的阅历保障。精神资本是塑造风险应对能力的心理品质,创业者的独立性、进取心与抗逆力是其应对激烈市场竞争、适应复杂市场环境、防范及应对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诉求。社会资本是构筑内外公关能力的场域支撑,创业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或场域中,才能凝聚内部共识,获取外部认可,拓展公共关系能力,赢取更多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