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认识论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建成 路日亮 北方交通大学社科系 北京 邮编100044

原文出处:
洛阳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它以强调反映的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为特征,彻底地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内在地蕴含着对认识来源、认识发展动力、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真理性等认识论问题的科学解答。它通过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对交往活动的论述、对精神生产的论述、对意识形态的论述等,揭示和强调的认识的社会性本质,为认识论研究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7、82、50、87页。)就认识领域来说,唯物史观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同样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都从根本上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即使在黑格尔那里,实践也只是认识的一个环节。唯物史观明确提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并把人们的存在理解为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就把生活、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唯物主义反映论奠定在坚实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与历史观是相互脱节的,人们往往就认识考察认识,唯物史观则把认识论研究同社会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这就克服了以往对认识论问题的抽象理解,把主体看成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把客体看成实践活动的对象,把认识过程看成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从而科学地解答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

      一、唯物史观坚持和深化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7、82、50、87页。)这一基本原理不仅在历史观上具有革命性意义,而且在认识论发展史上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第一,唯物史观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所有的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也不例外。列宁指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7、82、50、87页。)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外界物质的反映,明确指出观念的东西只是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观念的表现实际上只是这种现实的映象。”(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02页。)“只有物质的东西才是可以觉察到的,才是可以认识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4、118—119、107、167页。)他们也经常使用“表现”这一概念,如他们认为:“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525、80、43、29、29页。)马克思说:“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9、49、270、30、36、52页。)“表现”和“反映”并不是对立的,观念作为表现实际上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着对自然界的反映,社会存在作为比自然存在更高层次的范畴,其内涵理应包括自然存在。自然界不仅在人之外客观地存在着,而且人本身也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能够现实地改造自然界,首先是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不仅是世界的本体,而且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社会存在作为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是把自然界包括在内的。抽去了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唯物史观同其他唯物主义一样,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承认思想观念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第二,唯物史观强调了反映的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旧唯物主义把反映看成照像式的,一次完成的反映,唯物史观则把反映看成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社会存在不是僵死的不变的东西,而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意识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无限发展过程的基础正是人们的生活实践。“那些发展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525、80、43、29、29页。)认识是一个能动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表现为个人运用自己的认识图式选择、同化、改造已有的思想材料,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个体认识图式和人们的观念都是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基础是实践。唯心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存在,旧唯物主义把思维直接归结为自然物质,二者都不能真正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而唯物史观则“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的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525、80、43、29、29页。)正是因为引入了实践,引入了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认识的过程性以及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才得到了真正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自在物的存在。但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自在之物不同于康德的自在之物,后者是不可知的,前者是可知的。列宁指出:“每个人都千万次地看到过‘自在之物’向现象、‘为我之物’的简单明白的转化,这种转化也就是认识。”(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0页。)而认识及其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可能,因为“人以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的观念、概念、知识、科学的客观正确性”(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4页。)经验主义者企图单凭经验观察来证明知识的客观必然性,对此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9、523、30页。)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至少在以下方面深化了唯物主义反映论:①人的反映对象的能力和工具来源于实践;②反映具有可靠性的一面,这种可靠性是由实践来保证的;③反映是一个过程,反映过程与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过程是一致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④反映的真理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在社会实践的无限发展中取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