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时代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寿堪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00875,北京;男,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对哲学时代性的阐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经济、政治、宗教、科学等综合因素把握哲学的时代性,这是哲学的文化载体,不要以一概全。时代创造了哲学,决定着哲学的主题,哲学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只有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又作用于时代,推动时代的发展,铸造了时代,这是哲学对时代的超越性。邓小平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充分表现了鲜明的当今时代精神的特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7 期

字号: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我们哲学工作者经常谈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似乎它是不言而喻的、已经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只要仔细琢磨其中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即使所谓已经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再认识,这就是我要写这个题目的缘由。

      一、哲学时代性的文化载体

      对于“时代”的理解,不同对象的时代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说,根据工具来划分人类文明史,有所谓“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铜器时代”。恩格斯沿用摩尔根按照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状况来划分历史,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同时,“时代”又有大时代与小时代之分。例如今天人们常说: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等等,就是指某一事物所处的小时代。我们这里讲的哲学的时代性是指大时代,指一种哲学理论、学派、思潮产生与存在所处的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科学等的文化背景,这是哲学的文化载体。具体来说,首先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由此产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其次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如物质文明程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状况。再次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此外,一个民族、国家所处的与之密切相关的外部国际环境,这点到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可见,形成哲学的时代,是多种条件(因素)的综合的结果。我们看待哲学的时代性必须从哲学的文化载体,全面加以把握,不能以一概全。

      这里需要讲一讲哲学的时代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特别是在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更替的时候,阶级斗争汇成一股强大势力左右着时代,这是很明显的,无疑,这时我们必须把阶级斗争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察哲学的时代。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把阶级斗争夸大成为哲学的时代性的唯一条件,使哲学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等同起来。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今天的哲学的时代,它有哪些特征?这对于今天哲学工作者进行哲学思考,认清哲学方向,甚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的制定与执行,从根本上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我们国家正沿着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把我国带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财政、金融、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改革开放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世界范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技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广泛运用到生产上,推动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要求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人民正面临人口、生态、原料等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挑战,解决人类自身生存问题已成为全世界迫切的问题。

      以上这些条件汇合成为当今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世界严峻挑战的时代。由此我们可以把当今的时代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内容的深刻性,即今天时代变化的深刻性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范围的广泛性,既波及到经济和政治,又涉及到各种制度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时间的剧变性,即世界形势、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空间的超越性,即今天时代超越一个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

      我们哲学工作者认清今天的时代,跟上这个时代,投身这个时代,是唯一的选择。

      二、时代创造了哲学

      对时代与哲学的关系,黑格尔作过精辟的论述:“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6页,第48页。)。正如没有人能够真正超出他的时代,没有人能够超出他的皮肤一样。“个人无论怎样为所欲为地飞扬伸张——他也不能超出他的时代”。“每一哲学属于它的时代,受它的时代的局限性的限制”。“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6页,第48页。)每种哲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创造了哲学,哲学只能满足它的时代的要求,时代决定和制约着哲学的主题。当我们考察一种哲学学说、思潮,一个时代的哲学主流和倾向时,只有把它放在它的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文化背景之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古代希腊,公元前5~6世纪,已经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出现了城邦制国家,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自然科学得到初步发展,原始神论有着很大影响。这样一个时代,决定了古希腊哲学的主题是探索世界本原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消灭后又归于何处。哲学主要是研究本体论。尽管苏格拉底试图把哲学从自然转向人及伦理问题的研究,但这并没有扭转古希腊哲学的主攻方向。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迅速席卷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为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冲破封建制度的藩蓠,新兴资产阶级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以力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获得重大成就。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理性主义或主体性哲学成为近代哲学的主题。理性决定一切,知识万能,逻辑思维方法绝对无误,成为近代哲学家的共识。理性主义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为最完备的形式,康德为了解决其前辈由于思维方法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而造成的与人的主体性的二律背反,提出了人的两重性问题,认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不受必然性支配的自我决定,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的主体性。黑格尔把理性看作一切事物的根源,“理性狡计”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推动者,理性主义哲学推向顶峰。在近代也出现过反主流的哲学思潮,休谟就是一个例子,他的怀疑论,对必然性的质疑,对经验归纳法的反驳等,的确成为“理性批判时代”的火星,但就近代哲学整个发展趋势来说,这种哲学理论毕竟只是“火星”,未能成为燎原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