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价值的源泉及价值的检验者;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中,蕴含着“实践也是价值的标准”这一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 ●要依据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前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曾对这场讨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既是对历史上真实情况的总结,也预示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充满生机和希望。事实的确如此。正是由于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我们才得以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

      回顾2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回顾2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所取得的进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发挥思想先导作用,不断地开拓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一个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结合起来,在一切工作中都要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

      实践:认识的源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价值的源泉及价值的检验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之初,我们也主要是从认识论上肯定“实践”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则以其首创精神和现实力量,把我们对实践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更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活动,是他们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价值创造活动。我们之所以尊重实践,推崇实践,根本原因正在这里。这同时说明,从实践出发,就是从人的最大的实际出发,从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马克思也正是从这样的实践出发,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在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的推动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由认识论走向价值论,“实践”概念本身所蕴含的双重尺度——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也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物的尺度是外部对象的尺度,它规定了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求真,即必须得出客观地反映事物性质和规律的真理,这在认识上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要单方面地顺应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它是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需要的。要使外部对象服从人的需要,就要发挥人的内在尺度的作用,即从人的需要和能力出发,并按照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所具有的可能性,改变对象的某些原有的规定性,使之成为符合人的需要的有用物、价值物。运用人的尺度于对象,是为了使对象符合主体,这也就是求利、求善、求美。显然,离开物的尺度去发挥人的尺度是虚妄的,而离开人的尺度去谈论物的尺度是没有意义的。为了使实践达到成功,我们必须求真,但我们又不是为求真而求真,求真必须与求功利、求善美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客观和主观、客体和主体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实现这个统一,我们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合乎人的需要、充盈着真善美光辉的价值世界。

      其实,人的实践的目的不仅反映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更反映这两种尺度在人的实践中的统一、整合。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列宁所说的“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就是指价值。由此可见,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价值的源泉及价值的确定者即检验者;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中,实际蕴含着“实践也是价值的标准”这一重要思想内容。

      正是实践本身的性质和哲学理论的逻辑使然,在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邓小平同志又响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特别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生产关系性质以及一切工作利弊得失的根本尺度。因为生产实践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生产力是生产得以进行的最根本力量,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社会才能不断得到进步,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人才能越来越趋近于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

      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充分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深刻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

      回顾党的历史,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把对真理的捍卫和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统一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追求真理、谋求人民利益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毫不隐讳地宣称:“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都维系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归根到底维系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放到第一位,既是坚持客观真理,又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集中体现在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中。求“是”就是求规律,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它内在地包含了人的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在人的活动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作为生产活动主体和历史推动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最终必定能够战胜一切反动阶级的倒行逆施,实现自己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所以,讲实事求是,不仅可以获得真理,同时也将揭示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要求。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凭借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