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复表明,一个重大事件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往往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被人们所真正地感受和领悟。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不例外。从20年后的今天看,这一场大讨论的伟大意义决不限于把一切理论推向了实践的审判台,从而恢复了实践的最高权威。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说,它开辟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新阶段,从而为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方面意义的较深入探询,无疑是新形势下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旗帜的需要。 一、思想大解放的底蕴:对新理论的召唤 毫无疑义,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发动了一场深刻思想解放运动,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序幕。而解放思想则同实事求是并列,成为邓小平理论中最富特色的精髓。 应该说,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论述是极富创造性的,还从来没有人把解放思想提到如此显赫的高度。他在一次著名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1〕在他看来,解放思想不仅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 而且是检验一个理论、一种思想体系是否优越的重要根据。只有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才能调动一切积极性、加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优越于其他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2〕因此, 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断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3〕关于问题的这一方面, 即解放思想就是破除陈旧的观念、振作精神和开动脑筋,尽管还存在理解程度上的差异,但总的说来,分歧不大。 问题在于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把解放思想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解放思想决不是思想的随意“排放”,更不是思想上的“排污”,而必须遵循一定的思想轨道。这个思想轨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他还由此出发, 把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也归结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立脚点上来。“这场讨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换句话说,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有真正的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人们的认识还很不统一,甚至出现过一些偏差。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照例“习惯”地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仅仅归为恢复了实践的权威,而很少去思考这场讨论给理论留下了多少地盘和活动空间,更无法感受到它对理论的强烈呼唤和渴求。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即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理论巨大作用的体现,然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理论却完成使命般地退居一旁,静观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涤荡教条主义权威的同时,似乎也剥夺了理论存在的权利。 自然,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解放思想所要破除的最主要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恰恰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僵化理解,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一类根本问题上的某些传统观念。这样,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解放中就似乎充当了双重角色,它既是推动思想解放的伟大力量,又是思想解放所必须突破的“思想禁区”。显然,我们可以在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界限的基础上,把后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剔除出去,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在诸如马克思主义是“体系”还是“方法”、是“意识形态”还是“科学”、是“工具理性”还是“文化”一类问题上,人们往往各执一端而争论不休。最终,甚至连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也成了难以逾越的“问题”。纠缠于此,我们很可能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字游戏”中,我们确实需要在一些问题上“不争论”(这并不排除学术研讨之必要)。 然而,上述困难并不是我们可以偏狭地理解解放思想的理由。相反,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完整地把握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根本观点的基础上,继续地推动解放思想。必须指出,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双重命题(破除旧观念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绝对判断,并不涉及没有马克思主义,人类能否有解放思想的运动一类抽象问题。我们这里讲的解放思想,是当代中国在走向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中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解放思想便因而具有了内在一致性。这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理论魅力,更因为中国现代化道路自身特点的需要。概言之,中国要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向全球扩张必然造成两极分化这一过程中的“边缘”、“落伍”地位中奋起,就决不能走别国现代化的老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的,这意味着:(1)它必须是自觉的、有组织的, 而不是完全自发的、盲目的;(2 )它必须是保持国家的长期稳定统一以及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而不能处于内外矛盾的激烈对抗;(3 )它必须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而不能靠内外掠夺或依赖外援。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以某种跳跃的方式,冲破资本主义发展所形成的世界不平等格局,跻身于历史发展的前列。 显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满足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所必需的上述条件。有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形成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领导核心,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分裂状态和人民的涣散离心倾向;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我们才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从而形成了人民共同利益的坚实基础,开创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兼顾”并防止利益对抗的现实可能性;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民才树立了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从而形成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源泉。所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立国强国之本。邓小平在谈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巨大作用时留下了掷地有声的名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6〕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两者处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中。“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说,现代无产阶级只是依赖马克思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的解放条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