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发展,促使我国的经济活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更是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集团为实现财务业务整合纷纷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是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石,对于推进公司经营管理有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费用报销展开审计并进一步优化十分重要。然而,多数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模块普遍存在数据类型复杂、费用报销审计数据收集、清洗以及处理方法、地区审计政策不一致等问题,如何利用先进的智能化工具改进费用报销审计管理及流程,达到审计智能预警目的显得尤为关键,并且对节约资金成本、提升公司费用管控的质量与效率、控制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流程整体出发,以万达财务共享中心(天津)费用报销审计为具体研究案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方法并结合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预警现状及公司审计业务需求,创建了审计数据库与审计疑点发现专家系统,设计适合于万达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智能预警框架并予以实施,从而在数据库中实现快速调取审计数据的目的,及时发现审计疑点,有效规避审计漏洞。 二、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流程及审计预警现状分析 (一)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流程 1.费用报销申报。首先,项目申报并进行审核,由费用报销人员基于项目类型向上一级申报,负责审核的财务人员对费用报销人员报送的原始凭证、票据等材料进行审查、核对,若符合报销标准即为审核通过;其次,扫描票据,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扫描拟报销的票据,并自动生成数据结构;最后,传送数据信息,完成数据的存储备份、留底的同时,传递至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对其进行二次审核。 2.费用报销审批。针对分子公司初审通过的费用报销进入领导审批环节,利用财务共享中心的影像系统扫描相关单据,打破时空限制且无须票据实物,随时登陆平台方可进行费用报销审批,提高了费用报销准确性、可靠性及真实性,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审批的效率与效果。 出差补贴的相关信息、报销单的时效性以及报销金额的合理性是票据与单据检查的主要关注环节。票据检查囊括影像金额(日期)是否与单据金额(日期)相一致、影像单位公章是否真实清晰、票据影像是否明晰可辨认等内容;单据检查则涉及差旅费用报销项目是否按照企业规定进行、报销单据是否在报销时期内、报销人员是否为代报等情况。财务共享中心相关人员负责将接收到的费用报销任务予以调度与统一分配,其中,审核会计担任稽核与结算业务。财务共享中心的费用报销系统界面自动列示已完成审核业务与待审核业务,提高审核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待办业务的人为遗漏。 3.费用报销结算。稽核审查通过的费用报销业务由审核会计人员在费用报销系统中自动生成支付凭证,并发出付款申请;由结算人员按照规定进行金额、日期等内容的审核,审核通过并向银行申请付款;由银行人员将款项打入相关人员的账户中。费用报销结算流程由会计核算系统、费用报销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予以实现,与银行建立“银企直联”或“银企互联”的形式,有效降低了传递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显著地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缩短了所需时长。 4.档案管理。作为费用报销流程的最后环节,档案管理即为实物发票归档,电子单据存入文档管理系统中。项目会计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有效打印,并将实物凭证与报账单上的索引号进行对照匹配,然后传递至财务主管手中,由其对匹配成功的凭证进行盖章;做好实物交接清单与邮寄清单,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邮寄。实物单据由分子公司财务人员邮寄至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归档的财务人员一一核对实物单据与影像数据,避免差错,并整理归档,电子单据则直接存储至财务共享中心的文档管理系统,便于财务人员随时查阅、调取数据资料。 (二)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预警现状分析 审计环境层面,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传统审计流程、思维及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工作的进程因集团公司及各分子公司费用报销业务存在大量的类型复杂的内容而受阻。审计效率层面,集团因经营业务及地区政策的差异,通常将各个子公司与项目分布于不同地区,并且集团及各个分子公司的费用报销业务全部归集至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业务量多且复杂,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地区、各项目的相关费用报销制度及优惠政策,并且多数公司以事后费用报销审计为主,为实时审计的实现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审计证据层面,集团公司的原始凭证、业务往来信息、费用报销数据、外部银行、市场及税务是获取审计证据的内外部来源。传统财务审核模式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审计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原始凭证遗漏、数据获取不全面的等问题,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审计技术层面,大多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审计数据处理多采用SQL Server与Excel处理技术,无法实现庞大的审计业务量处理需求,导致产生的审计结果具有局限性,费用管控效果未达预期水准。审计方式层面,事后审计为目前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的主要审计方式,使费用报销管控出现延时性特点,无法及时发现公司费用报销业务潜在的风险,进而对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审计成果层面,审计报告无法智能化留存,无法实现有效数据的重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审计资源。与此同时,传统审计报告格式与内容较为固化,审计报告中仅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及措施,具体的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过程未在报告中有所体现。这就意味着为公司埋下了风险隐患,严重时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