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福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胡金凤,辽宁工学院政教部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曾经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至少包含了下面几个观点:(1 )《提纲》阐发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2 )这种世界观是一种新世界观,因而与旧唯物主义的旧世界观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3)《提纲》阐发的新世界观包含了一种与一切西方传统哲学的旧哲学观相区别的新哲学观。

      其实,《提纲》主要批判的不是作为“死老虎”的唯心主义,而是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学的直观的旧唯物主义。因为此前马克思已经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现在,马克思的任务已经转到创立一种新世界观上来了。这就不仅需要清算唯心主义,而且也要清算旧唯物主义。这正是马克思在《提纲》中要做的。正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清算中,《提纲》阐发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唯心主义并不是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障碍,因为它早已被马克思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旧世界观才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必须克服的。《提纲》所阐发的并不是新旧唯物主义的共性,而是二者的区别性。

      传统的观点看不到实践概念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中的核心地位,只把它看成一个认识论的和历史观的概念。在这种观点看来,只有自然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才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本体论。根据这种理解,必然会得出下面的结论: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这样,马克思所进行的就不是一场哲学世界观上的革命,而只是通过引进实践创立实践论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这样,马克思就没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独特的世界观。在这种观点看来,谁若把实践看成一个世界观的概念,谁就是“唯实践主义”、“自我中心困境”,谁就是在宣扬“存在就是被实践”,因而与大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同流合污了。〔1〕

      把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同于自然本体论,不仅没有达到马克思的观点,而且进一步从费尔巴哈倒退到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这样理解的世界观无非指下面几个命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些唯物论的命题并非马克思的创造,而是由法国唯物主义提出并张扬的。经过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的洗礼,费尔巴哈已不可能停留在这些观点上了。因此,连费尔巴哈也拒绝承认自己的哲学是这种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他始终是从人出发去理解自然,解释宗教和道德。在费尔巴哈那里,思维和存在被看成人的两种根本属性。这种人本学唯物主义早已远远超越了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而与之大相径庭了。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不是要复辟法国唯物主义,而是要进一步超越费尔巴哈,解决费尔巴哈未能解决的问题。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重复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论观点,而是因为他直观地、抽象地理解人。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王国走向了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从而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直观的抽象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

      传统观点认为,世界观就是本体论。这种观点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旧哲学观的基本观点。西方传统旧哲学从总体上看就是以探求世界本体为最高宗旨的本体论哲学。尽管近代曾发生了“认识论转向”,但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本体论。这种哲学的主题是寻求世界的终极本体,其他一切内容都不过是本体论的进一步引申。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对立,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二者何为本体问题上发生的对立。这种哲学的功能就是要对世界寻求一种终极的因果解释,因而只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这样,世界观就只能是寻求世界本体的知识体系。这种对世界观的理性主义的理解是建立在下面两个哲学信念基础上的:(1)外部客体世界是绝对完满和天然合理的。 因为它是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因而就是合理的、完满的存在;因为它是终极存在,因而是最高的存在。(2)人对外部世界的顺从是最高的伦理原则。 这是一种从“是”中求“应当”、把“应当”还原为“是”的反价值论、反实践论、反人性的哲学观。

      马克思进行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是从哲学观上对旧哲学的否定。在这种新的哲学观看来,哲学的主要宗旨和功能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这样,在对世界观的理解上,也就否定了那种把世界观仅仅看成是关于世界本体的知识体系的旧哲学观。新的哲学观是应当这样理解世界观的:世界观不是人们观察世界结果的知识体系,而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它所关注的不是那种非人的自在之物,而是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它强调的不是人对自在世界的顺从,而是人对外部世界的革命性改造。因此,世界观是人以自身的眼光,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对世界的理解和根本态度。世界观所反映的主要不是自在的非人世界的客观状态,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性质或状态,其功能是要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全面解放提供一个最高的根据和尺度。从这种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把新世界观概括为: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待世界的根本态度,评价世界的最高尺度。这样理解,才能把新世界观同新哲学观统一起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质。在这种新世界观中当然包含着人们对外部自然世界先在性的本体论承诺,包含着人们对外部世界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解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人们对外部自然物质世界的一种实践态度和人们对自身生存、发展和解放的价值追求。因此,这种新世界观是在实践概念统摄之下的本体观、认识观、价值观的“三位一体”。马克思的哲学没有独立的本体论、认识论,它们都不过是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在环节而已。只要读一读马克思的原著就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不是像人们通常解释的那样,说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建立起他的独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由于马克思没有来得及构造出完整的哲学体系和写出他的哲学教科书,而是由于这种新哲学的性质决定了三者不可分离。从苏联接受过来的我国的哲学教科书所构造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分离并列的体系,完全是按照旧哲学观的解释框架演绎出来的,它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新哲学观的精神实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