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特点

作 者:
陶济 

作者简介:
陶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原文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阶段。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又有不同于以往、更不同于以后的一系列阶段性和当代性的新特点。从矛盾发生、运动、转化的整个过程来看,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矛盾发生和发展的非对抗差异性,矛盾运动和展开的非线型双向性,矛盾转化和扬弃的非质变可控性。

      一、非对抗差异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全面地纠正党在“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他尖锐地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我们要坚持。然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等于现行的体制和具体的做法。我们现行的具体体制、模式、制度、做法并不都是对头的,旧的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现行体制和具体做法,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诸如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所有制及其结构、分配制度及其表现形式等等。在他看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解放了生产力以后,如何发展生产力,这件事做得不好。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阻碍。

      从50年代后期开始,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到“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一方面,争于求成,盲目求纯,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另一方面,“以阶段斗争为纲”,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合于某种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被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阶段属性的东西,或者适合于我国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的东西,被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由此而形成了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统得过死的经济体制,以及同这样僵化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所有这些环节和方面,不仅严重地而且从根本上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削弱和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所以,邓小平明确地指出,这种情况不改革不行,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必须根本地、全面地、彻底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邓小平又反复强调,改革不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第一次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社会主义内部的自身矛盾而不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外在矛盾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特别是现行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具体实现形式特别是现行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矛盾对立,研究、认识、处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合乎客观规律地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和发展的非对抗差异性的新特点。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而且为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非线型双向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点和突破口,不断地推进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体实现形式的全面改革。由于从根本上排除了右的或“左”的人为干扰,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朝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面运动和展开。在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之间,我们不仅通过改革调整和发展了纵向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通过改革调整和发展了横向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交互渗透、整体变换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交互渗透、整体变换的对立统一关系;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愈来愈鲜明和显著地表现出另一个新特点,这就是矛盾运动和展开的既纵向又横向、纵横交织的非线型双向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