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观的学术争鸣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价值观的本质内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定客体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向与主体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一种满足关系和一致性,主体需要是价值的尺度。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实质上是由于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立场决定的,人们的现实利益规定了人们的价值观。现实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也是其重要内容,但经济利益、物质价值构成整个价值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其他价值。他们认为,这种价值观从现实的人出发和从人们的现实需要出发,与唯物史观是一致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用需要来界定价值是有严重缺陷的,它不仅难以解释人的尊严和道德价值,更主要的是会把人们的眼光局限于自己的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上,会导致个人主义泛滥。他们认为,价值观固然不能脱离现实,但它的核心却是理想,尤其是社会理想,这样才能把人们从物欲困扰中提升出来,提高道德境界和做人的尊严。在人们更多地是关心自己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的今天,只有用合理而高尚的价值观教育人民,才能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

      价值观的多元性和一元性 一种意见是,价值具有主体性,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可以具有不同的价值,人们社会地位不同、需要的性质及满足程度的不同、所受教育的内容和程度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促使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造就了众多的主体,同时也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这是很正常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各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只是表现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并不说明价值观是多元的,因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归根结底只有一种,所以,如同真理一样,价值观也是一元的。混淆多样性和多元性,理论上是错误的,实际上则起着抵消和排斥正确价值导向的作用。他们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人们中间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真理性问题 有人认为,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价值的根本观点,是第二性的东西,既然承认价值观是反映,那就有个反映得对不对准不准的问题,即真理性的问题,不承认这一点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多元论。有的人则认为,价值观是反映,但与理论知识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不同,对价值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体的利益和立场。在真理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相对主义和多元论,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真理是认识论范畴,价值观则不属于认识论,对价值观套用真理和谬误的概念,就会导致思想的混乱和偏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价值观,既有真理的问题,又不全是真理的问题,更是历史合理性的问题。他们认为,价值观毕竟也是对主体的利益和立场的反映,所以,一种价值观是否正确地反映主体的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就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问题。把二者完全割裂,就等于认为价值观只是主观的爱好和兴趣。但也要看到,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对立,主要又不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而是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也是其历史合理性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哪一种价值观更具有历史合理性,根本是看它的持有者、拥戴者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程度,也即是它的普遍性和持久性的问题。正确的价值观的历史合理性,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合理性相一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