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无不希望孩子聪明能干,能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很多孩子却难以做到,反而因为热衷于玩手机、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实际生活锻炼,变得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出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孩子呢? 扫一屋与扫天下同等重要 (孙先生,35岁,心内科医生) 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经常为患者做心脏介入治疗。这种治疗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心细如发。因此我们科室主任曾说,做我们这个工作,女性比男性有优势,因为女性比男性心更细、手更巧。我据此认为,心细手巧的男性,在职场更受青睐。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便从小培养他们认真仔细、勤于动手等好习惯。 我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指导他们倒牛奶、剥鸡蛋、收拾玩具。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安排他们做的事越来越多,比如下厨做简单的三明治、切水果、榨果汁、饭后收拾餐桌等。凡是他们有能力做的,我都会指导他们去做。一般情况下,我会分若干步骤来教他们:我先做示范,一边做一边说明动作要领,让孩子在旁边观察。孩子有问题可以提问,我一一解答。然后让孩子给我帮忙,或模仿我做。我们一起讨论困难之处,如何克服,有没有技巧。接下来让孩子独立做,我在旁边指导。当孩子做得不成功时,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孩子经过多次独立练习之后,做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 当孩子熟练掌握某项家务技能后,一开始他会非常积极地做,但新鲜劲儿过后就会偷懒,需要我不断鼓励。如何鼓励孩子对做家务保持热情呢?我把重点放在一个“爱”字上。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名为“格兰特幸福公式”的研究,发现人的幸福感缘于一个重要因素:爱。不是对某项工作的爱,而是对人的爱,比如对家人、亲友的爱。我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如何去爱,并让他因为爱而服务于家人。当孩子偷懒时,我就耐心跟他讲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为什么家人之间要彼此服务。我告诉孩子,如果他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就不可能照顾好别人。做好自己的事,既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当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时,我夸赞他;当孩子没有做或不愿做时,我耐心提醒他,让他感到无时无刻不被家人需要。 举个例子,我家二宝上幼儿园大班后,跟哥哥一起负责儿童房厕所的清洁。有段时间他们的厕所总是很脏,我爱人问是怎么回事,小哥儿俩相互推诿。于是我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为什么要刷厕所。我说:“刷厕所一来可以让家里保持清洁,有利于一家人的健康。二来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就像我给病人疏通血管,看到病人血管里有很多垃圾,我就要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清理垃圾的技能,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然后我向他们提出挑战:如何用最少的水把厕所刷干净。是先刷,先冲水,还是先加洁厕灵?要冲几次水?刷子是横着使还是斜着使?两个孩子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不再把刷厕所当成一件苦差。 每周六下午,是我家的大扫除时间。我给地板吸尘,二宝帮忙挪椅子,大宝整理茶几上的东西,我夫人叠衣服,一家人配合默契。孩子不但能从中体会到为家人创造温馨生活环境的幸福感,将来当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宿舍)时,也知道如何打扫与整理,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整洁。我经常对他们提出新挑战,比如能不能给妈妈烤个漂亮的生日蛋糕,能不能用最少的鞋油擦最多的皮鞋…… 在做家务、做小事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养成了勤动手、勤思考的好习惯,也渐渐懂得,扫一屋与扫天下同等重要,对他们来说前者甚至更重要——因为凭他们目前的能力,只能“扫一屋”。 务实教育帮助孩子戒除屏幕瘾 (黄女士,34岁,全职妈妈) 从2017年到2019年,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在德国生活了三年。在此之前我对德国的印象是制造业发达,德国人普遍具有工匠精神。在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德国的教育非常务实。 在德国,孩子到小学高年级就要选择学习方向,包括文理中学(类似于中国的中学)、中专和技校。上技校和中专的孩子,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申请大学。我们住在德国工业重镇斯图加特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中小企业众多,有很多技术工人与手工业者。我的大儿子所在的小学,每年都跟当地几家企业联合举办“参观日”。工厂有专人陪同讲解:从厂区建筑到部门分工,从设备操作到安全须知,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向孩子们一一介绍。孩子们还会到流水线上进行各种简单的实际操作。这样的活动无疑能够锻炼孩子们做小事的能力。除了工厂,消防队、飞机场、农场,也都被他们当成孩子们学习的社会课堂。孩子到了中学高年级,要进行更多的社会实践。企业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学校觉得这些训练很重要,会把这些实践计入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动手才可以完成。小学生没太多时间玩电脑,家长们也会将孩子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丰富。我们被邀请到邻居家做客,女主人安排小朋友们进行体育竞技、玩泥巴、烹饪、种树、除草、铲雪等活动。 我的小儿子到德国的时候5岁。同龄小朋友都会操作各种家用机器,他是班里唯一不会使用吸尘器的孩子。他因此倍感压力,主动学吸尘、打豆浆、复印资料、做简单的食物料理等。在德国的幼儿园,孩子们以种植园艺、做家务小事为荣,以不会使用各种设备与工具为耻。老师经常教小朋友进行各种“质量改进”。比如做手工,老师会让孩子们总结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再与家长讨论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针对同一个手工制作,幼儿园要孩子重复做好几次,每次都要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改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