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孩子读《论语》等传统典籍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亲子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传统典籍V5诗词诵读

      我一直提倡让孩子读诗,这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有好处,哪怕他不识字、不知道诗的具体含义,但只要充分运用诗的韵律,让他有节奏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打着节拍读,甚至把诗唱出来,都会很好地刺激他的大脑。这也是让孩子欣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当然,家长不要太功利,不要选太难的诗。

      有家长问,既然让孩子读诗好,那么是否应该让孩子读《论语》这样的传统典籍?确实,中华传统典籍富有哲学内涵,拿来咏诵也极富美感。不过,里面的内容过于深奥,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围。要让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也就是学那些他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这样孩子才能理解记忆。

      我不推崇小和尚念经式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不大。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太难,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诗的兴趣。孩子更容易理解哪些内容呢?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因此教孩子古诗的时候,要找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比如动物、风景、民俗活动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结合现实帮助孩子理解。

      语言能力越早开发越好,各项能力发展要均衡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到底几岁可以开始学习英语(阅读/古诗)?是背得越多越好吗?”首先,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不需要按照教科书机械地给孩子规定时间表,你可以为孩子私人订制一个能力清单,多观察孩子,只要发现时机对,孩子准备好了,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学。考虑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有些能力(比如语言)越早开发越好。但是,我们强调各项能力发展要均衡,除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理解能力、运动能力、创意能力都需要发展,不能过于沉溺于某一项活动。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沉迷于阅读,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不听课,自顾自地读课外书。这其实是没养成好的上课习惯,不知道在特定的时间要做特定的事情。这时,需要帮孩子建立规则的边界意识,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读书,什么情况下不可以。

      孩子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很容易对一项事物入迷不能自拔。不管是阅读,还是玩电子游戏,都需要监控好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帮孩子把握好度,这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

      鼓励孩子读诗有方法

      我说了这么多朗读诗词的好处,可是如果孩子只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读诗,或者只让家长读,自己不愿意跟家长一起读,有什么办法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读诗呢?在跟家长的交流中,我觉得有些家长的方法很好,我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在给小宝宝读诗的时候,比如l岁的宝宝,因为他能说的字词有限,可能你读一首诗,他只能跟着说其中一两个字,比如读《咏鹅》这首诗,他可能只会说“鹅”这个字。等宝宝稍大一点,读诗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让他填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即使他发音不准,也要给予鼓励。宝宝再大一点,比如3岁左右,读诗的时候,可以你读一句让他读一句,有时候你还可以故意读错,看他能不能发现。如果宝宝发现你读错了,他会指出来,自己也会觉得有成就感,兴趣高涨的话没准儿还能连读好几首诗呢。

      总之,要换着花样,换着内容来激发孩子读诗的兴趣。让孩子享受这个过程,他的大脑会喜欢上古诗的。

      在给孩子读诗的同时,家长还可以试着给孩子讲诗,讲讲诗句的意思,讲讲作者写诗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等。当然,还是我前面说的,诗句不要太难,要找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给孩子讲解。不要太抽象,要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讲解。

      比如,有一位家长说,每次她给孩子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的时候,孩子都会说“放纸鸢就是放风筝”。这就是贴近孩子的诗,有童趣,也好懂,容易带动孩子的兴趣。

      我说过,诗是具有音乐性的,诗的节奏、韵律跟音乐很相像。给孩子读诗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诗的节奏和韵律。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人在朗读诗的时候,除了会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还会激活与音乐相关的脑区。如果是朗读散文,就只能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与音乐相关的脑区没有反应。这说明在我们的大脑看来,诗是自带音乐属性的。

      所以,可以把诗和音乐结合起来,就是唱诗。在古代,诗本来就是歌,就是唱的,只可惜现在唱的方法失传了,只剩下文字。有些诗词,尤其是词,被现代人谱上了曲子,最有名的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曲调很优美,词也写得非常漂亮,可以让孩子学着唱一唱。

      把诗的音律特点发挥出来之后,读诗就变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背诵。哪怕孩子对诗的内容一无所知,只是把诗当成音乐来感受,也会受益匪浅。

      有家长说,刚开始给孩子读诗的时候,不管用什么语调和语速,孩子都爱答不理的,不是很感兴趣。后来,读诗的同时搭配上手势动作,孩子就比较感兴趣了。

      比如《咏鹅》这首诗,因为诗句简单,还有小孩子喜欢的动物,所以几乎成了所有家长给孩子必读的一首诗。有一个家长给《咏鹅》配了一套手势动作,我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鹅,鹅,鹅”——五个手指并拢弯曲做成鹅头的形状,配合着发音弯曲三次;“曲项向天歌”——刚才的手势相同,弯曲的幅度更大并向上,好像鹅抬头向天弯曲的样子;“白毛浮绿水”——手指并拢,指尖向外,利用手腕的力量像水草随着水流一样左右柔软地摆动;“红掌拨清波”——五指并拢,指尖朝下,利用手腕的力量前后摆动,好像鹅掌拨水。

      手势也跟大脑发展有关。手势越多越复杂,大脑的工作就越忙碌。你想啊,学会了“鹅”这个手势,不需要看到真的鹅,孩子一看到这个手势,立马就能联想到鹅脖颈弯曲的姿态、鹅划水时碧波荡漾的场景,这一切信息,都涌入他的大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