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可是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有智慧且有效的呢?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笑主义整合心理学创始人贺岭峰,在接受采访时,用前沿的理念、真实的故事以及最接地气的方法,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养出更健康的孩子。他对父母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在本期推荐的文章——《贺岭峰:父母的职责,是“唤醒”而非“塑造”》中寻找答案吧。

      家长无不希望孩子聪明能干,能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很多孩子却难以做到,反而因为热衷于玩手机、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实际生活锻炼,变得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出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孩子呢?本期推荐文章《从做小事入手,培养务实的孩子》一文中,几位家长、专家各自谈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对家长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孩子有情绪时,可能表现为哭喊、打闹、恶言恶语、扔东西这样激烈的状态,也有可能表现为沉默、退缩、躲避的消极状态。不专业的父母和围观人群,会给这些状态的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把“不规范”的孩子看成问题孩子。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遇到了问题,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就是提供帮助的第一步。土土爸作为过来人,结合自己的育儿心得,把一些对付“熊孩子”的绝招梳理成文章——《送你安抚孩子的7种武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转眼又要到新一批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了,很多家长会因此而焦虑万分,到处寻找“最棒的”幼小衔接辅导班,有的甚至希望把幼儿园大班直接改为学前班,为孩子上小学提供“实实在在”的准备。其实,让孩子太早接触一年级的知识,那只是一种重复性的机械式教育,并不是最好的“幼小衔接”的方式,幼小衔接需要孩子从心理、生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做准备,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准备。而且,做好入学准备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本期推荐的《巧用亲子阅读,助力幼小衔接》一文中,作者作为一名大班孩子的家长,同时也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多种亲子阅读方式来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并指出这些方法并不是只能从大班开始,收获也不仅限于在幼小衔接上,孩子的多种能力都会获得全面提升,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