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构(State-building)是传统政治学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国家功能性的制度建设与政治机构的创设。关于国家建构有“内源型”和“外源型”两大理论流派。内源型国家建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蒂利,他认为国家建构等同于国家形成,是指“国家对于社会的权力强化过程”。①外源型国家建构理论代表是弗朗西斯·福山,他认为国家建构是国家能力的建设,是由外部行动者实施的,目的是建立新型的政府机构。②由于族裔众多、教派林立,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中东地区的国家建构具有复杂性与多层次性,而约旦的国家建构表现得尤为明显。约旦国家建构先后经历了内源型国家建构、外源型国家建构和内外力量竞逐与合作下的国家建构,兼具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特点。一方面,约旦国家建构以阿拉伯人为主体民族,以部落为社会基础,政治合法性来源于圣裔家族,即约旦王国的缔造者哈希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及其丈夫阿里的后代;另一方面,作为外源性主体的英国与约旦国家建构密不可分,没有英国的介入,约旦国家建构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不管是内源型还是外源型,约旦的国家建构都与部落问题密切相关。 关于约旦的部落和国家建构问题,国外已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一是关注约旦部落的历史发展。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教授安德鲁·施洛克(Andrew Shryock)曾在约旦和也门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较多一手资料。他融合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记录了约旦部落的历史变迁。③约旦学者艾布·沙阿尔和信德·哈塞努梳理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约旦河以东的历史(1516~1918年)。④瑞典学者拉尔斯·瓦哈林(Lars Wa
hlin)从历史地理学出发,对约旦拜勒卡地区的部落进行了系统研究。⑤二是强调部落在约旦国家建构中的作用。美国学者保罗·A·朱迪尼(Paul A.Jureidini)和R·D·麦克劳林(R.D.Mclaurin)着眼于社会变革对约旦部落的冲击,关注部落在国家建构中发挥的政治作用。⑥美国人类学家琳达·L·莱恩(Linda L.Layne)认为,部落在塑造约旦民族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乌兹·拉比(Uzi Rabi)通过研究“部落谢赫”的地位,分析了约旦国家政权与部落联盟之间的关系。⑧约阿夫·阿隆(Yoav Alon)对约旦的部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卓著。⑨他探讨了约旦部落、英国殖民主义力量对现代约旦国家形成的影响,认为部落主义是约旦民族认同的组成部分。⑩相较之国外,国内学者对约旦部落关注的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约旦民族国家建构、约旦与巴勒斯坦的关系等问题。(11)本文主要利用阿拉伯文和英文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部落在约旦国家建构中的历史流变、发展脉络及其现实影响。 约旦部落的基本特征 约旦社会主要由部落构成。直至20世纪初,约旦地区的民众仍过着游牧半游牧的部落生活,定居者寥寥。约旦部落是建立在亲缘关系基础上的群体,依靠父系血缘划分支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部落群体由一位部落首领领导,重视集体荣誉,团结一致。部落为各分支分担生存压力,提供社会生活所需的安定环境。约旦部落集中分布在约旦河东岸地区。阿杰隆省、拜勒卡省、卡拉克省是部落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仅拜勒卡省就有30多个部落生活于此。(12)这些部落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有一些小部落民信仰基督教。规模较大的部落有5个,即萨克尔部落(Sakhr)、胡维塔特部落(Huwaytat)、阿德旺部落(Adwan)、马贾利部落(Majali)及哈桑部落(Hasan)。萨克尔和胡维塔特是约旦最重要的部落,它们规模庞大,拥有独立武装。胡维塔特部落的活动范围从约旦中部的塔菲拉向南延伸。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部落民依靠贩卖骆驼从英国人手里赚取黄金而身价倍增。(13)其部落土地大多直接租给农民,而部落民本身则过着游牧生活。萨克尔部落的领地在约旦北部,部落民以游牧为主。整个19世纪,萨克尔部落逐渐向阿拉伯半岛北部迁移,最终选择了约旦河东岸地区。他们冬季居住在沙漠地带,夏天则迁居至拜勒卡东部以及阿杰隆地区。是沙漠中最富庶、最强大的部落之一,拥有数千名部落战士。(14)从19世纪开始,萨克尔的部落谢赫开始收购耕地。到了20世纪,他们控制了拜勒卡的大部分地区。这些部落民放牧绵羊和骆驼,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实物租金。在外约旦时期,萨克尔部落累积财富,成为约旦地区势力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在安曼也极富影响力。部落谢赫米斯卡尔·法伊兹(Mithqal Fayiz)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该家族也是哈希姆王室最亲密的部落盟友。这两大部落对约旦统治者意义重大,能够获取他们的支持是国家稳定的关键。 从整体上看,约旦部落具有以下重要特征:第一,约旦部落属于在依附原则下的平等型部落。中东地区地域广阔,不同的社会基于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部落类别。按照查尔斯·林霍尔姆(Charles Lindholm)的观点,这些国家的部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阿拉伯贝都因部落和阿富汗普什图部落为代表的平等型部落;另一种是以中亚、土耳其和伊朗部落为代表的等级制部落。(15)约旦部落是阿拉伯部落的典型代表,属于查尔斯·林霍尔姆所说的平等型部落。约旦部落在依附原则下进行结盟,拥有自己的土地。一些部落领地广阔,实力雄厚,也有一些部落领地狭小,人口较少,需要依附大部落而求得生存。(16)在小部落依附大部落时,前者需要向后者缴纳一定的“呼沃”(khawa)(17),即“保护费”。这种“保护费”又名“兄弟税”,实际上成了部落依附和亲缘关系的物质化象征。但依附并不意味着地位不平等,部落内各分支在相互平等的原则下进行合作。各部落地位平等,相互交往与互助,共同使用部落土地和水源,促进了地区内的贸易交往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