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诸多企业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经营收益积极采用信用销售策略,加快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流转速度。随着“先货后款”交易方式的大量应用,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不断上涨,呆账也不可避免的增多。当前,部分企业在制定坏账准备政策时仅考虑其是否能够对企业带来利益,并未联系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现实状况,也未完全遵守相应会计准则规定。在差异化的坏账准备政策影响下,各企业之间无法有效开展相应数据的对比分析,会计信息质量不足问题开始凸显,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合理制定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并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上市企业现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式及问题分析 (一)上市企业现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式简述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的制定过程与企业其他政策存在差异,企业在制定投融资决策等其他政策时无需对会计准则进行过多关注,只要参考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及政策实施效果即可;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过程中,企业需要依照相应会计准则开展具体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本文对现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过程进行了汇总,具体信息见图1。
图1 现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过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企业按照现行方式制定坏账准备政策时共分为四步,每一步都需要开展多项操作。第一步,对应收账款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标准进行明确。2007年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单笔资金额度进行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企业需要对单笔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分别进行减值测试。因此,企业应首先根据应收账款对会计信息影响程度、完全收回几率及经营特性等制定应收账款重大与否的判断标准,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标准制定完成后,企业可据此对每一项新发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评断。当前,较为通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有占比式、定额式及排名式三种。第二步,选取信用风险特征并将其作为标准将应收账款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应收账款发生呆账、坏账的几率及相应数额也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应将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区别分类,合理开展减值测试,然后根据不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当前,企业较为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账龄区分法,企业还可以按照账款属性、业务对象性质及所处地域等进行划分。第三步,确定各分组的坏账准备计提方式。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分组后,需要对各分组的坏账准备计提方式进行确定。不同的分组需要采用不同的计提方式。第四步,确定计提比例。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式后需要对相应计提比例进行确定,一般而言,企业会沿用行业通用计提比例或是依据自身实际经历判定。 (二)现行方式存在的问题 1.单项金额重大标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年报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并未建立统一的“单项金额”划分标准,部分企业将其认定为单笔应收资金,也有部分企业认定为某一客户需要支付资金总额,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只是单纯的直接利用这一名词。财政部于2017年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进行了修订,但是无论在修订前还是在修订后,准则均未对单项金额进行明确阐述,我国上市企业划分单项金额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划分的科学性较低。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也未对单项金额重大程度或标准进行明确,企业只是利用应收账款占比、定额及排名进行简单划分,划分标准不统一导致相应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对比无法有效开展,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组合减值存在的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组合划分,然后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减值测试,组合划分依据为类似信用风险特征,但并未对具体标准进行详细说明,企业在划分组合并开展减值准备时具有较高的自主性。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部分企业组合划分科学性不足,减值测试结果准确性较差,企业无法有效结合自身特性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式,各组合之间的差别无法得到有效反映。当前,上市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分组的积极作用,且对如何进行准确分组认识不清,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设置不当问题也较为明显,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三、万向钱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式优化分析 (一)万向钱潮现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分析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向钱潮)初创于1969年,是一家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销售的专业化制造企业,产品涉及零件、部件及系统总成,拥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完善的核心制造技术及完备检测手段。万向钱潮于1994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559。 万向钱潮前期制定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中,仅设定了一项减值组合,将数值相对较少以及进行了独立减值测试却未计提减值损失的欠款并入其中,并采用账龄剖析法进行减值,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万向钱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具体信息汇总表
单项金额重大标准 | 单笔欠款高于会计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10% | |
组合减值方式 | 账龄剖析法 | |
账龄 | 1年 | 1~2年 | 2~3年 | 3年以上 | |
计提比例 | 2% | 15% | 25%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