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中的方法论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兆明,1954年生,现为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
江海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通过对市场经济一般与特殊、伦理精神与市场精神、“是的应当”与“应当的应当”以及道德观与历史观关系的分析,可以断言,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经济一般与中国特色实践的交汇点为立足点;其内容不是对市场经济中实存东西的简单反映,而是经过批判提炼的人文精神,不是着眼于未来的人们应怎样,而是着眼于现时的人们应怎样;在当今变革时代,历史并不是牺牲道德,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发展着历史的道德,应当避免道德感伤主义。

      价值构建的立足点

      市场经济是当代价值体系的植根基础。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的历史形态,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精神,这种经济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的社会价值体系,必然与以往的经济形态及其价值体系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一般中的特殊,它首先拥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品质,然后才谈得上其特殊性,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价值观,也应当拥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形态中产生出的一般价值观,——在积极的意义上说,这是人类的普遍文明财富,但这种一般价值观、普遍文明财富又具有当代中国之特色。人类文明的普遍进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现实实践的交汇点,就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构建的基本立足点。

      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蕴含以下三个彼此区别但又有联系的内容:

      1.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历史形态,并拥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价值观。

      迄今为止,人们更多的是在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意义上认识市场经济,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在笔者看来,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之则更为深刻。人类迄今物质生产活动类型在某个角度上可以说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原始氏族集体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生产得到相当发展的市场经济。正是在这种历史的眼光中,市场经济才展露出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成为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才真正表现出它自身与市场的内在相通性。伴随着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是人类近代以来文明的演化史。

      市场经济通常被理解为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其实这仅是纯经济范畴理解的狭义的市场经济。纯经济范畴的市场经济是抽象的,其在由抽象变为具体现实的行程中,会逐渐蜕去抽象性的纯粹性,而变为一种广义的超越纯经济范畴的社会历史形态。那种纯经济范畴的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应当具有健全的规范、严格的管理、周密的监督,要求有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这样,它就不是纯经济的,而成为由市场运作所触发变革的一种社会历史形态。正是市场经济的这种自我否定性使其获得现实性。市场经济建设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更重要的它同时是一种社会政治结构、思想文化价值的建设。由于“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那么,市场经济这一经济生活基础之上也就必然孕育出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有自身的必然性与某种普遍性意义,当然,其具体内容及具体评价则应另当别论。

      根据上述考察问题的思想方法,我们不难得到如此认识: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经济发展特殊历程中包含了市场经济一般发展进程,资本主义社会所确立起来的特殊社会价值观中包含了市场经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如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方式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物质财富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成果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方式下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也包含人类普遍精神文明成果,当代中国在构建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时完全有理由批判借鉴、汲取发达国家的文明财富,当然,这不是说全盘照搬,而是要剥取在那特殊形式之下所包蕴的人类普遍思想文化财富。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其价值观念体系的分析,内中包含了对市场经济一般及其价值观念体系分析的方法论意义,因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价值体系仍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虽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质的区别,不可简单等同,但这种质的区别又是市场经济一般内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应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的普遍品性。第三,本世纪以来西方许多严肃的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中既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有以其特殊方式对人类一般文明进程中矛盾的揭示(如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环境、资源问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等问题),他们所做的工作,有些对我们有直接的借鉴、启迪意义。

      2.市场经济一般的价值观是从市场经济中逻辑生长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观作为内形式而存在。

      任一经济生活方式均会滋生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是生活在这种经济活动方式中的人们对该生活方式的自觉把握。近代以来所盛行的自由、平等、民主、效率、务实、拜金等思潮,均可以从市场经济这块土壤中找到其存在理由。而以往社会历史中的一切价值观念体系则在市场经济生活方式中被批判扬弃,被重新诠释、整合。在市场经济这一历史形态中,一切价值观念的引导、构建,均必须基于市场经济这一现实经济生活基础之上,即使是传统的经扬弃后仍有存在价值的价值要求,也应当立足于这一现实生活基础,并与这一经济生活基础相整合。一切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念要求,均应当从市场经济这一现实经济生活基础中找到自身的逻辑生长点。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奉献精神,即使在某些人看来似乎与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格格不入,其实,她们通过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通过社会同情、个人同情,通过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等一系列中介环节,而能从市场经济的现实中获得丰腴的土壤。市场经济与同情,利益驱动与奉献,这貌似两极的存在,经过一系列中介,可以达于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