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力量

作 者:
李燕 

作者简介:
李燕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原文出处:
世纪论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哲学在现实世界和现实活动中究竟有没有力量?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人们已普遍认同:知识就是力量;人们也愈来愈认同:科技就是力量。力量是关于人或事物自身具有的功能、作用、价值、权威、能力、才干等的集合概念。在英文里,表示力量的词汇有:(1)Power,指能力、精力、权力、权限、势力;(2)Strength指力、力量、力气、 实力、强度、利润、趋势(力);(3)ability,指能力、才能、才干;(4)force,指力量、魄力、势力、威力、精力、气力、恒力、推动力、说服力、控制力、约束力、效力;等等。这些词汇表示在不同情形下和不同主体的力量,然而,作为人的个体或群体,其力量归根到底是来自文化精神的武装,来自哲学思想指导的,正像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安泰,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支持一样。众所周知,哲学自人类文明时代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一种最具有智慧和精神价值的表征;由于它对人类文化创建的指导和践履,被誉为“文化中的文化”;由于哲学的地位和功能的重要,哲学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因哲学家的崇高人格与广阔智慧,使得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优秀的统治者必须是“哲学王”,哲学是国家的精神统治者。在现时代,哲学是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予以关注和指导的学问,教育人生获得意义与价值。

      因此,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哲学是有力量的,而且必须是有力量的,哲学的力量是最丰富和最广泛的文化精神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最集中的体现,是人类文化精神精髓所在。哲学作为自由精神和人类意义的价值体系,在人类解放的现实活动中,作用是非同凡响的。哲学是人类精神和世界的开创者和探险者;哲学是人类精神解放和文明勃发的闪电,是文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展开,是扩展、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连接在一起,使之相互沟通、互为证明;哲学是整合,将一切事物相和合,将现象界与本体界、形式与本质、因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辩证地连接起来;哲学是化育和成长,对世界未来事物缔造,对新生事物关注和培植,各门科学正是在哲学的化育中,得以发蒙、成长、独立、发展,从弱小到强大,而人类在哲学的化育下,不断地成长为巨人;哲学是观照、是实现,在精神世界里,哲学为人类构筑理想的世界蓝图,以此为引导,人类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哲学力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哲学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形态,它有自身适用的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和人文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哲学即不可发挥作用,哲学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变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其一,在人类处于非理性的信仰时期,哲学被遮住了理性光辉,致使哲学失去了应有的力量。比如,在中世纪,基督教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遭受压抑,委身神学为其作注。这是因为,在这时期,不要探索真理,不要人们认识真实的世界,压抑科学和创新行为。无独有偶,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有见地的哲学思想曾遭“坑”、“焚”之噩运,不得自由发展,只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哲学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导致千年的历史失色。而在现时代,人类创新和文化创造大发展,需要哲学发展并显示力量,哲学理性的光辉必将普照人间。

      其二,人为地执掌虚幻的和形而上学僵化的哲学,或将哲学庸俗化,是导致哲学在现实活动中无能为力的根源之一。我们曾经历过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的时代,由此导致思想僵化,假大空充斥;1970年,也曾一度力求哲学大众化,让哲学走出哲学家的书斋与课堂,成为人们手中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倡导“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可是,这场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被庸俗化了,结果事与愿违。当我们走出了形而上学的僵化,以务实精神、实事求是哲学原则为指导,以美的规律建造世界,收获的是哲学思想硕果。

      其三,哲学所具有的解释、论证和批判功能,不能同时被发挥或共用之时,哲学亦是无能为力的。凡是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人,都知道对经典考证和注释比较发达,在那时,论证功能发挥较多,批判功能被扼制住了,使哲学得不到发展,在现实中往往又有某种虚假、卑恭、顺从各种表状。相反,在文革中,哲学成为斗争哲学,批判功能发挥过度,使之在现实活动中无能为力。只有当哲学的解释、论证和批判功能得以全力发挥时,哲学才可能是真正有力量的。

      其四,当哲学不能成为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任何落后于时代的哲学,便即刻是无能为力的。既不能有精神凝聚力和思想感召力,又失去指导生活的意义,便不能对我们实践活动有较大价值和正向作用。因此,哲学应当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创新而不断地得到发展。

      其五,当哲学家不能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和思想取信于人民时,哲学成为某些人手中的玩物,或成为“哲学家”作交易的筹码之时,哲学则是难以立足的,并且是人为地失利的。有人指出,当今的知识分子“痞子化”情形严重,正是文化滥殇的时期,而这其中有些人正是以搞哲学为幌子的,显然也导致了哲学的滥殇。此情此景,令人触目惊心,应及时加以制止和扭转。

      其六,当有人以只言片语充当哲学时,是对哲学的盗名,这种“哲学”是无力的。因为,哲学不是概念和概念的拼合,哲学是由一系列的思想范畴和原理构成的逻辑体系。否则既缺乏思想性、逻辑性和内在的精神力量,又不可能对现实实践活动有正向的指导意义。因为真正的哲学创造并非易事,正像哲学家的出现并不像雨后春笋一样,哲学研究和创新的成果,必须经过艰辛的哲学实践努力方可获得,而真正的哲学才有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