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责任感?做事有头有尾、说话算数、敢做敢当。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处事的方式,一种勇挑重任的担当。 一位单亲妈妈靠开出租车赚钱。为了挣钱,她天天都在外奔忙。她的孩子上网吧玩,不回家也不上学。妈妈实在没办法,悬赏1万元求人帮孩子摆脱网瘾。这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讲过的一个案例。她对这位妈妈讲:“把这1万元做你自己的工资,让你的孩子晚上、周末陪你出车吧。让孩子在和你共同参与工作的过程中,知道你挣钱多么不容易;告诉孩子,自己一边照顾他,一边工作是多么辛苦。” “请告诉孩子挣钱有多不容易”,这样的话如一句断喝,令人警醒,让人反思。一个对自己毫无责任的孩子,一个对现状毫无担当的孩子,一个对失败与困窘总是怨天尤人的孩子,其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人没有对孩子的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 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是分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而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工作、社会、国家所承担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培根曾说:“责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去年11月6日晚,南京江北新区某小区内,一名9岁男孩趴在窗户边上大声哭泣,邻居被哭声惊醒后报警。民警到场后了解到,男孩母亲晚上要开出租车,父亲晚上也开车拉货,男孩独自在家很孤单,但不想打扰父母工作。看到民警要打电话给母亲,孩子哭着说:“不要打扰妈妈,虽然她晚上不顾我,但早上很顾我的。”很多网友为此很是感动:孩子懂事的样子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孩子又怎么可能理解父母工作挣钱的不易呢?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个短视频,一只张大了嘴巴的鸟儿,追着一条快速蠕动的虫子“嘎嘎”直叫唤,可虫儿就是不“跳”进它的嘴巴里。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饥饿鸟儿的绝望。所有看过视频的网友都会下意识地迁移到家庭教育上来,任何不注重孩子生活担当能力的养育,都是不成功的,都是对孩子有害的。 而剥夺孩子责任感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的无知教育。 1.父母苛责,否定孩子的付出。 2.父母严厉,使孩子不敢负责。 3.父母包办,使孩子产生依赖。 4.父母霸权,对孩子颐指气使。 5.父母干涉,对孩子全面控制。 6.父母散漫,对孩子负面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也许你认为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做到,言出必行,以自己的行动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培养责任感,需要孩子“做中学”。仅仅知道却不实践,责任感永远培养不出来。就如同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有“知”有“行”,孩子才能从中慢慢明白责任感是怎么一回事,懂得自己在成长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首先,父母必须意识到:责任感是在做中学到的。带着这样的意识,父母再寻找培养之道,就能事半功倍。 1.让孩子感受被需要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没责任感,只因家长太能干。做家长不妨示弱,说出自己的劳累,道出自己的苦痛,承认自己的“无能”,使孩子冲到前列,成为妈妈爸爸的保护天使。让孩子给下班的自己拿双拖鞋,让孩子给生病的自己倒杯水,让孩子帮虚弱的自己拎点重物……这些看似“转嫁”困难的做法,恰恰让孩子感受了一种被需要的幸福。 2.让孩子分担家务活 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孩子只要专注学习就好,至于洗碗刷锅,拖地晒衣这样的杂事,不如自己加快速度做了。曾经有人做过关于家务劳动时间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每天做家务的时间为11.32分钟。 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如此之少,让人不由感慨。其实,家务劳动与一个人终生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哈佛大学专家曾对456个孩子跟踪研究20年,爱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收入相差20%。还有,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离婚率低,心理病的患病率也低。所以,让孩子分担家务活,势在必行。 3.与孩子合作 父母不妨放下姿态与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分配任务,之后完成自己那一部分,让孩子想办法完成他的任务。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在合作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并努力去完成。与孩子合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4.鼓励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家长怕孩子走弯路、碰壁,所以总是替孩子做一些选择。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他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责任的权利。所以,父母应该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与支持。不管孩子能否做好,都要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 5.让孩子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想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这个玩具会花掉他一个月的零花钱。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明:“你可以买这个玩具,但是你要接受接下来一个月没有零花钱的现实。”孩子在经历过挫败之后就有了经验,下次再做事情时会考虑后果、权衡利弊,逐步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心也会随之增强。 父母希望孩子只要对学习负责就行,以为这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其实这又是一种误区。 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一生的幸福感紧密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