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9)05-0150-06 浙派诗人群体是清代中期具有鲜明创作特征、以“在野”为突出文化取向的诗人群体。这一诗人群体在东南诗坛崭露头角、获得广泛影响的过程中,在杭州活动平台除了《南京杂事诗》具有集咏性质外,以“扬州二马”为文化东道主、以“小玲珑山馆”为重要平台的大型诗群成员唱和活动,对于推动这场“在野”诗文化走向高潮起到了更为巨大的作用。“同题集咏”作为浙派诗人唱和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将浙派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扬州二马”即扬州马曰琯和马曰璐,二人本为伯仲,祖籍歙县人,因祖上业盐扬州,到“扬州二马”这一代,已居扬州三世,且以热心文化、周济贫寒之士为己任,广泛接纳来自各方的寒士。对此,阮元云:“马曰璐,字佩兮,号半查,秋玉征君之弟。博学工诗,与兄齐名,称‘扬州二马’。”[1](p.109)吴修亦云,马曰璐“与兄曰琯齐名,称‘二马’”[2](P.330)。 马氏小玲珑山馆结纳虽广,然而综合各方面材料,其主要的、长期稳定交往的密友则多为浙派诗人群体成员。浙派中人蒋德序马曰璐《南斋集》时说:“马君佩兮与其兄秋玉,皆以诗名东南。家有别业,极泉林之盛。二十年来,文酒之会无虚日,或宾客不时至,对床风雨,联吟不辍,人以是知君兄弟之笃好为诗也。”[3](P.3)伍崇曜引王昶语云,马氏“能奔走寒畯,一时文酒称为极盛”,“夫维扬财赋之区,又当南北冲途,往来晋谒,吟花啸竹,主诗坛者数十年,几疑其太邱道广,招名士以自重。互相唱酬,其门如市,顾相与揽环结佩,大抵皆淹雅恬退之士,阒寂荒凉之辈,拟之以贺知章、陆龟蒙、陶岘,洵无愧色”。[4](P.99)蒋德、伍崇曜等人此处“对床风雨”“联吟不辍”所指恐怕即包括浙派诗人在小玲珑山馆的同题集咏活动。在中国诗歌史上,同题集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种独特的创造。从本质上讲,它不再是单纯的诗歌创作,而是一种包含了创作主体间情感交流、心灵融汇、技巧探讨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诗文化活动,折射出较为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心理内容,处处透露着诗歌唱和群体的人格特点、诗派趋向、审美爱好以及唱和者所处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土壤,是值得注意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文学、文化研究课题。就浙派众多诗文化平台而论,同题集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马氏活动平台体现得更为活跃和突出,形成这一平台的重要特色和亮点。其所涉之“题”即唱和的载体往往是一事、一景或一物,且以物居多。具体来说,马氏“同题集咏”的载体主要有金陵移梅、汉铜雁足镫、《山海经》塑像、银槎、梅花纸帐等。现考诸类文献记载,择其要者加以勾稽探讨。 一、围绕“二马”所藏“汉铜雁足镫”的唱和 马氏兄弟嗜古成癖,小玲珑山馆不但古籍珍本丰富,而且所藏鼎彝文物字画甚多,他们与浙派同仁时时把玩鉴赏,并形诸歌咏。马氏小玲珑山馆曾藏有汉代铜雁足镫,在当时享有盛名,也引发了浙派同人广泛的集咏。关于铜雁足镫,厉鹗有和诗,其诗题下注云,镫之“槃下铭云:竟宁元年,護为内者造铜雁足镫,重四斤十二两。護武蔷夫霸,掾广汉,主右丞赏,守令麋,護工衣史不禁,首山宫内者弟廿五受内者”。[5](P.1149)翁方纲为厉鹗所记曾作过一番考辨,其云: 扬州马半槎铜雁足镫,予尝见其拓本,中间云“重三斤十二两”,而厉樊榭诗注乃云“四斤十二两”,末云“護工卒史不禁省”此七字为句,其下又云:“某宫内者第廿五”,而樊榭误以“某宫”句与前一行连读,又误牵薛尚功《钟鼎款识》所载蒲阪首山宫之文,不知彼自在永平四年,与此无涉也。盖半槎所藏者,铜质半蚀,其文难辨,遂至“省”讹为“首”,“卒”讹为“衣”耳。考汉孝成鼎云:“守令史永省”;又大官壶云:“主太仆监椽苍省”,又绥和壶云:“主守右丞同守令宝省”,盖稽察之意,犹汉碑云“察书”也。[6](P.1150) 翁氏精于考据,此处旁征博引,对樊榭所记作了详细考辨。关于此镫,马曰琯亦有记载,其文字与厉鹗完全相同,或厉、马二人互有参酌,此处待考。要在以此镫为载体,浙派同人多有唱和,马曰琯、马曰璐、厉鹗、赵昱、丁敬、张世进等人皆有诗。马曰琯诗题为《汉首山宫铜雁足镫歌》,见马氏《沙河逸老小稿》卷三。马曰璐诗题为《雁足镫歌》,写得较曰琯诗有生趣,诗虽写古器物,但却写得很灵动,非常耐读。浙派诗人张世进集中也有关于铜雁镫的和诗,诗题为《汉铜雁足镫歌为马半槎赋》,题下照例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与厉鹗、马曰琯诗注基本一致,所不同者,唯“首山宫内者弟廿五受内者”一句中“弟”写作“第”。读张氏这首诗,依稀可见浙派同人将此镫置于桌前、把玩鉴赏的光景。诗云:“曩读山谷与友书,制镫欲仿雁足模。遗规云出汉宣季,旧式曾见考古图。马君好奇得其一,宝惜无异璠与玙。闲招朋好竞传玩,置身宛在西汉初。造成实自孝元代,铭字凿凿无模糊。”[7](P.573)关于雁足镫上的铭文是否清晰,诸家纷淆已甚。在此诗中,张氏云雁镫“铭字凿凿无模糊”,翁方纲言“半槎所藏者,铜质半蚀,其文难辨”,马曰璐又说“年号依稀辨竟宁”,实是众说难辨。 在全祖望集中,亦有和诗,题云《汉竟宁首山铜雁足镫歌为马半查》,是诸多和诗中较有特色的一首,谢山诗亦写汉铜雁足镫,但借以写出了千古兴亡之感,有咏史的意味。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