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活动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戈坚,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建琼(1966- )(通讯作者),男,重庆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行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qiongsi007@126.com(成都 610031)。

原文出处:
管理学报

内容提要:

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是否存在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并考察了企业社会网络特征对同群效应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同群企业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活动存在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在排除地区行业同群效应的干扰后,企业创新活动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依旧显著存在;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制度环境欠佳的地区,企业创新活动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企业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越核心、中心度越高、联结数量越多、网络影响力越大,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社会网络同群差异越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同群效应越强。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9)12-1809-11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884x.2019.12.008

      1 研究背景

      企业创新能力是影响公司价值、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创新战略能够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已逐渐突破了简单的利益相关者边界,创新决策和创新行为会在社会网络中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传播性以及同群效应。就社会网络中企业创新决策的相似性而言,以2016年上市公司为例,全年度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占总资产之比)为1.56%,中位数1.24%;烽火通信和光迅科技①维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7.65%与7.16%;冰轮环境与华仁药业②执行了中等偏上的研发投入强度,均为1.94%;大众公用、光明地产、申通地铁、光大证券和南京公用③则都没有研发费用支出。类似的创新决策相似性还有许多,存在社会网络联结的上市公司,它们之间的研发投入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高投入、低投入、不投入)。以专利产出度量创新绩效,发现存在社会网络联结关系的企业在创新绩效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2016年度,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④分别申请了508项和426项专利;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⑤各申请了99项与86项专利;中国宝安和东旭蓝天⑥则没有专利产出。由此推断,上市公司的社会网络特征(关系)与企业创新活动(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行为相似性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而目前学术界对此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契机。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与公司治理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FRACASSI[1]发现不同公司间的董事网络越密切,资本投资行为越相似;韩洁等[2]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自愿披露决策会借鉴其董事联结企业上一年度的披露行为;王营等[3]发现,董事网络联结企业的慈善捐赠也存在趋同性,企业的捐赠规模会受董事网络中其他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可见,企业的某些经济决策及行为(投资、披露、捐赠等)在社会网络中存在同群效应,企业在制定决策时会受到社会网络同群企业⑦的影响。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如同一个“群”,“群”中的联结关系越丰富,则该“群”中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越畅通、信息成本越低廉,同群效应越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本研究构建覆盖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基于企业核心管理层(董事、监事、高管)联结的社会网络,实证检验企业创新活动是否存在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同时还将探讨制度环境对该类同群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社会网络特征对同群效应强度的作用。

      2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创新活动的同群效应

      同群效应研究始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是指特定群体内某单一个体的行为会受其他个体行为的影响,致使自身行为决策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鉴于市场中各经济体的行为决策之间可能彼此相互影响,同群效应概念被国外学者拓展至公司治理领域。LEARY等[4]发现,企业融资决策存在同群效应,并认为自身融资决策是对同群企业融资决策的响应。FOUCAULT等[5]指出,企业投资也存在同群效应,管理层制定投资决策时会借鉴同群企业的相关信息。KAUSTIA等[6]研究发现,拆分决策会受同群企业拆分行为的刺激,企业为追求同群内行动一致而实施不必要的股票拆分。同群关系是诸多社会关系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个,而我国又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因此,推断中国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更有可能受到同群企业的影响。万良勇等[7]和苏诚[8]认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决策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和地区同群效应。其他学者还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9]、高管薪酬[10]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万良勇等[7]强调,同群效应研究聚焦于特定群体对群中个体的作用,是“点与面”的关系、“面对点”的影响。LEARY等[4]认为,公司治理过程中同群效应存在两个作用机制,即“学习动机”和“声誉需求”。对企业创新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和声誉需求均能较好地解释企业为何会受同群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①企业创新是个长期过程且充满不确定性,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创新战略时并不存在一个最优标准。研发投入过多,会使企业营运资本紧缩,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研发投入过少,则无法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而同群企业的创新决策中包含了有效信息,因此,参照同群企业行为协助自身决策制定是一种较为便捷且理性的做法,模仿同群企业决策有助于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②企业及其管理层都很注重维护自身声誉,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创新精神的企业会遭公众摒弃甚至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管理层有动机开展不低于同群企业平均水平的创新实践,从而避免自身和企业声誉受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相关研究表明,公司间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企业过去的行为决策更易被其他企业察觉,社会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捕获公开市场上难以触及的有价信息[11];企业模仿与自己存在关联的公司是一种占优决策[12],因此,向同群企业学习成为一条可行且有效的社会参照路径[7]。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