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促使孵化器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中,孵化器被定位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30年来,我国孵化器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近年来孵化器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过度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现象,这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与结构性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同时,运营模式落后、盈利机制不健全等弊端逐渐凸显,这给孵化器行业的长远发展及其对创新创业促进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孵化器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与孵化器发展逐渐受阻这一矛盾,我们需要着重思考如下问题:国家关于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有何效果?孵化器在促进企业创新、培育科技企业方面发挥了何等作用?当前孵化器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现阶段应当如何进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孵化器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下,探讨这些问题显得愈发重要。 自孵化器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孵化器展开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孵化器为研究主体,该类研究或者是通过分析孵化器现状、运营模式、影响因素及国际经验,探讨孵化器运营机制并提供意见和建议(Akomak,2009;唐明凤等,2015;李振华等,2017),或者是构建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孵化器经营绩效或效率进行评价(Chan and Lau,2005;殷群、张娇,2010)。另一类是以孵化企业为研究主体,通过比较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的差异来分析孵化器对企业的影响(Yang et al.,2009;吴建銮等,2017)。其中,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第一类研究,第二类研究因数据限制较为少见。相关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无论对于丰富孵化器相关理论还是指导孵化器产业发展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益启发。但是,国内外关于孵化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是针对中国情境下微观层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鉴于此,为了弥补和完善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基于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研究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基准回归发现,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果显著。动态效应检验表明孵化器具有促进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但孵化期限并非越长越好。替换企业创新代理变量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孵化器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投入、专利申请量和创新收入,但对创新收入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即孵化效果随着创新过程的推进而逐渐减弱。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三大机制:人力资本、融资约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从而获取了关于影响机制的微观证据,从根本上明晰了孵化器效应发挥的关键动力源。实证发现,各类机制及其内部结构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某些机制(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地,本文从所有制性质、行业特征、企业创新能力等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多个角度,运用分位数PSM-DID等方法研究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孵化效果明显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服务业的孵化效果稍弱于工业,但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孵化效果尤其显著;创新能力高分位点和低分位点的孵化效果相对较弱。异质性效应研究有利于揭示孵化规律与特点,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实施精准孵化和优化配置孵化资源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助于提升孵化器运行效率及其创新效应发挥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研究视角方面,其一,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孵化器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Soetanto and Jack,2013;吴建銮等,2017),鉴于此,本文首次系统性地实证研究了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从而打开了孵化器作用机制的黑箱,并且通过深入地比较分析,发现了目前我国孵化器在作用发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旨在充分发挥孵化器促进作用的后续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关证据;其二,现有研究测度的均为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单一化效应,本文首次结合我国市场环境深入研究企业特征差异所引致的孵化器的异质性效应,发掘当前孵化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能够实际落地、具有可操作性的孵化策略,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孵化器经营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事实依据。(2)研究数据方面,目前有关孵化器的绝大多数研究仅限于采用问卷调查数据(Chan and Lau,2005;唐丽艳,2014)或者省级面板数据,前者仍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后者的宏观数据尚不能精确刻画孵化器的微观行为。而为数不多的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在数据条件、研究方法、变量选取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Colombo and Delmastro,2002;吴建銮等,2017),其研究结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商榷。本文使用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开展研究,其具有诸多优势:该数据集权威性高、样本量大、时间跨度长、指标信息丰富、样本分布均匀且小微企业众多,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中关村海淀科技园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对全国科技创新有很好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因而又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研究方法方面,PSM-DID模型既可以有效规避因遗漏变量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余泳泽、张少辉,2017),又能够消除企业异质性带来的样本选择偏差(吴一平、李鲁,2017),是检验孵化器对企业创新影响效应的有力工具,并且,以海淀科技园这一特定区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来使用PSM-DID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地理环境因素引起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关于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典型化事实与机理分析;第三部分是基准回归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第五部分进一步实证分析孵化器的异质性效应;最后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典型化事实与机理分析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企业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孵化体系比较成熟。截至2015年,中关村已有近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孵化总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4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8000家,当年在孵企业超过6000家,当年新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并且近年来涌现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36氪、云基地等创新型孵化器。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关村孵化器的初始形态——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到进入21世纪的快速发展,再到新时期创新性孵化器不断涌现,孵化器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孵化服务的不断升级促使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生态愈趋完备,推动中关村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也让中关村成为了我国创新孵育的“策源地”。中关村的诸多孵化模式在全国被快速模仿复制,持续引领我国孵化器行业创新发展,同时,其孵化服务辐射全国,为全国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