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出韩凭故事及蚕神吐丝汉画像石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延梅(1972- ),女,陕西米脂人,文博馆员,主要从事陕北汉画像石的整理与研究(陕西 榆林 719000)。

原文出处:
敦煌学辑刊

内容提要:

陕西榆林横山新出东汉墓门画像石上关于韩凭夫妇爱情故事的图像呈现,可为敦煌文献中韩凭故事研究提供新的史料支持,并揭示更多前所不知、文献失传的汉代故事细节。同时,这套画像石上清晰刻画的蚕神吐丝与织布图,以及表现大禹时代酿酒、制器和治水的系列图画,均为全国汉画像中首见。该组画像石上还有敬奉君长、水边奏琴、“泗水取鼎”等内容,特别是画面中对沦为城旦、饱受奴役之苦的韩凭的细微刻画,以及蚕神吐丝、铁匠锻打工具等的精彩呈现,均系前所未见,对于研究两汉时期韩凭的故事情节、“城旦”的苦役情形、蚕神的传说和大禹的传说等情景细节,及两汉社会生活史、技术史、神话和宗教思想等方面,可补文献与图像之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52(2019)02-0110-14

       2008年陕西榆林市横山党岔乡境内新出一套五块汉代墓门画像石,均为页岩石板雕刻而成,保存完好,现陈列于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

       该组画像石整体采用平面减地阳刻,物像的细部用阴线勾勒和彩绘点染的装饰技法。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韩凭夫妇故事、“泗水取鼎”故事均为陕北汉画像石首次出现;蚕神及蚕官图像、大禹时代系列故事图像则系全国首见,为汉画像石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有关韩凭故事,容肇祖①、伏俊琏②曾对敦煌文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裘锡圭③、陈长虹④等先后对出土资料和考古图像进行考察。姜生以“从宗教认知古史”的观察研究方法,揭示了韩凭故事画像进入汉墓画像系统的宗教信仰根源。⑤

       关于蚕神信仰,敦煌所见,可及唐末五代。⑥事实上,汉以前祀蚕已有“先蚕”之称,指向始为蚕桑之人。《后汉书·礼仪志上》“祠先蚕”刘昭注引《汉旧仪》:“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但东汉蚕神信仰究竟如何,向来缺乏图像表达。

       本文基于前贤已有研究,在公布和解读新发现画像石资料的同时,借鉴从宗教认知古史的观察研究方法,略作探讨。

       一 新出汉墓门画像石的基本情况和内容构成

       (一)基本情况

       榆林横山新出的这套五块墓门画像石,石料材质相同、本色一致。根据门楣和门柱的内外边饰图案的连贯相续性,可复原为典型的墓门五石组合,即门楣石、左右门柱、左右门扉。⑦墓门面画像通高142、通宽155厘米,墓门口高107、宽93厘米,经比照榆林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墓门尺寸,发现与之相当(图1、图2)。

      

       图1 墓门原石

      

       图2 拓片组合

       1.门楣石,横197、纵35厘米、厚9.5厘米。断为两截,已修复,画面保存完整。背面平整有凿刻纹,与左右门柱和左右门扉的背面凿刻状态相同。左、右侧面毛石状近齐平。上、下侧面均平整,下刻斜条纹,下左右端刻斜条纹,中段部分的上下边缘为1厘米的磨平宽边,中为规则的斜条纹,并与左、右门柱的内侧面的斜条纹相衔接。

       2.左门柱,横31、纵107.3、厚9厘米,画面完整。

       3.右门柱,横31、纵107、厚9厘米,画面完整。

       左右门柱的上、下侧面平整,凿刻细条纹。左右外侧面为不太规则的斜条纹,面近平整。左右内侧面为规则有序的斜条纹承接门楣石的下侧面中段的斜条纹,雕凿状况相同。

       4.左门扉,横52、纵119、厚6厘米,其中上门枢宽6.5、高6.4厘米,下门枢宽7、高4.5厘米,画面完整。

       5.右门扉,横52、纵120、厚5厘米,其中上门枢宽7.6、高5.4厘米,下门枢宽8.5、高4.5厘米,画面完整。

       左右门扉上、下侧面平整,凿细斜条纹;左右外侧面是不规则的斜条纹,内侧面平整素面;铺首的耳旁有一嵌铁门环的穿孔。

       (二)内容构成

       该组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包括儒生所崇尚的圣贤节义故事与传说、严守宫帏的铺首衔环,以及反映汉代信仰的龙虎组合等。按照画像石的布局,分别介绍如下。

       1.门楣石

       门楣石,画面横154、纵33厘米,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区为边框装饰,内区为主题画面。

       边框有三重图案。最外层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阴线双钩纹,外勾线为云纹,两头呈羽毛状,内勾线阴刻较深并施朱彩。子洲县淮宁湾乡后村和横山党岔乡孙家园则村出土的画像石的边栏纹饰,与之完全相同。第二层为菱形连缀式的二方连续穿璧纹。内层就是下框的边饰为六组低垂的、阳刻弧形的两层垂帐纹,应为帷幔外的挑檐;留白处的减地面呈排列整齐的竖向阴刻线,层次分明,意为下垂的帷幔。研究表明,汉画像中的垂帐纹应表示此空间为仙界宫府。⑧

       画面的内区为主题内容。左、右两端为日月图,中段的画面为敬奉尊长图和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图3)。

      

       图3 门楣刻画的“二桃杀三士”、敬奉尊者等故事

       左端阳刻一月轮。月轮的边缘墨线勾勒,月轮内阴线刻玉兔和蟾蜍。玉兔侧身,短尾着地,后足蹲地,前足抬起,双耳竖立,胡须上翘,双目圆睁。蟾蜍四肢张开,匍匐于地,双目圆睁,脊梁线较直,尾巴呈锐角三角形下垂,后肢较前肢发达。玉兔和蟾蜍的眼睛均涂朱色,身上的茸毛、纹理、褶皱用麻点和阴线表现。

       右端阳刻一日轮。日轮的边缘墨线勾勒,日轮内阴刻一金乌,昴首,翘翅,垂尾,左腿着地,右腿迈出。金乌眼睛涂朱绘墨,颈部羽毛采用麻点鹐刻,而尾羽用阴线雕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