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艺复兴绘画中的荒野图像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严梦阳,中国人民大学2017级博士生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荒野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中西方绘画中多有表现。欧洲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大量表现荒野图像的宗教题材绘画,荒野景观通常作为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其中以《圣安东尼的诱惑》主题创作居多。通过图像学研究法和文献调研法对北方文艺复兴早、中、晚期的《圣安东尼的诱惑》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荒野视觉因素的内在精神流变。在该时期,荒野审美的文化语境经历了从荒蛮自然到田园风光的视觉表达方式,其转变的深层文化内涵正是北欧和中世纪文化传统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转变,从中解读出人类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古典田园的美学理念。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J11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42(2019)04-0059-07

       一、荒野图像语言释义

       荒野,可解释为“荒凉的原野”,也有荒蛮的野外之意。荒野的英文名称为“Wilderness”,在词源学上,这个词的意思是“wild-dēor-ness”,即野兽出没的地方。[1]也有野蛮、原始的含义,是未经开垦的自然景观。更为详尽的解释可根据美国《荒野法案》给出的定义,荒野是“相对于人类和人工物占据着的景观,是土地及其生物群落不受人类控制的区域。其特点主要受自然力量影响,人工物的痕迹不明显,具有孤独或原始体验和无拘束游憩体验的突出机会等特点。”[2]荒野也具有精神性的特征,人们伫立在荒野大地上能够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使人们能够回归到尘微的状态以敬畏宇宙间那无边的意志。这种意象在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有形象的描述,书中说道:“当你面对着茫茫大地,看着它的上面这些虚无缥缈般的存在物,心中会产生一种奇妙而又怪异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难以名状,不可思议。”[3]人们在荒野中如同在圣殿里,荒野像纽带一样把人们带入到一个可以叩问命运和思考终极问题的气氛当中。

       在西方传统文化语境中,荒野具有危险、试炼、救赎的文化意义,这在西方文化的根源——两希文明(希腊、希伯来)中有深刻的表达。古希腊人眼中的大自然充满了各种威胁与恐怖,诗人荷马在史诗《奥德赛》的第五卷中便描绘了这样一个荒蛮的景象:主人公奥德修斯在海洋中遭遇了海神波塞冬所设计的狂风巨浪,他饱受折磨,最终飘到了一片充满黑暗森林大陆上的情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中同样描绘了特洛伊英雄在海上遭遇风暴而流落迦太基的情形。与此相同的是,北欧文学也将大自然描绘为动荡的源泉,神话《埃达》描述了宇宙进入混沌之中,新一代的神族在这混沌中生发出来,他们生长并重新整理了这个荒凉的世界,并从此开辟出新的纪元。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中对荒野自然的恐惧催生出了对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这一点在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念和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加以利用。

      

       图1 马丁·松高尔 《圣安东尼的诱惑》 1470-1475年

       创作 铜版画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希伯来传统中对荒野价值的体认源自对生活环境的感知。犹太人所生活的中东地区,沙漠与贫瘠共生,犹太人唯有竭力地游荡在这荒凉的土地上才足以寻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在《旧约》中,“荒野”(wilderness)被提到245次,并有数百次使用沙漠(desert)和荒地(waste)等和荒野类似的术语。[4]《旧约》中曾经写到上帝本想引导他的子民穿越荒野到达迦南,但人们对此没有信心甚至想重返埃及,上帝对他们施之以惩罚,令犹太人在旷野中流浪了40年,迫使他们在巴兰高原、西奈山这些充斥着砾石和荒漠的不毛之地中煎熬,以期待神明的拯救,由此构建了荒野作为救赎之地的文化态度。

       基于以上传统,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绘制了多幅有关《圣安东尼的诱惑》(The Temptation of St.Anthony)的作品。该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罗马帝国末期的埃及人圣安东尼(St.Anthony the Great,公元251-356),他是北非基督教沙漠教父的代表人物,并创立了独居隐修的方式。在他隐修期间,魔鬼幻化成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对圣安东尼进行威胁与诱惑,妄图动摇他的信仰。但圣安东尼不为所动,心中笃信上帝,最终驱散了魔鬼。该故事通过对人性的试炼,将精神性维度拓展到极致,这使得荒野图像语言更好地突显,以供人们看清其精神内涵的演变脉络。按照时间的线性顺序,笔者选取15-16世纪的北方文艺复兴的几位重要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在这些作品中可看到荒野图像和文化内涵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开展而变化的过程。

       二、北欧文化传统中的荒野图像

       北方文艺复兴指在15、16世纪发生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文化根源是北欧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传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北方地区融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理念,“将意大利的新风格、新倾向与本地传统结合起来,创造自己的新艺术这样一个演进过程。”[5]虽然北方文艺复兴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据此认为早期的北方文艺复兴就摆脱了中世纪传统。实际上,“将文艺复兴看作是反对基督教传统和中世纪的观念,其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一种流行观点”[6]。

       早期的北方绘画艺术脱胎于哥特式的传统,而艺术家们主要也是在哥特式艺术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造。[7]艺术家的作品中依旧保存有中世纪和当地的文化特征,流露着对荒野自然的不信任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