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中的青年形象塑造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宇航(1982- ),男,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 100102);禹杭(1991- ),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西安 710068)。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吸引着国际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西方媒体仍占主导地位,报道主题严重失衡,青年群体中的社会问题仍是其主要关注点。对此,我们既要重视其他国际媒体在传播中国故事时塑造青年国际形象的作用,在传播中国青年故事时加强现有国际传播资源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又需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契机鼓励中国青年在国际媒体上发出“中国声音”。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0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9)09-0181-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嘹亮的“中国声音”,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媒体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国际媒体在传播中国故事时如何塑造中国青年的国际形象?这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

       一、国际媒体对中国青年国际形象的塑造

       话语是形象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1]就中国青年的国际形象而言,它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国际主流媒体的话语来实现的。[2]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国际主流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的话语来分析它们对中国青年国际形象的塑造。具体而言,本文以在国际媒体话语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七国集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法国24”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德国明镜周刊、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和日本时报)于2017年整年发布的新闻报道为语料来源,通过检索与中国青年相关的关键词(主要包括Chinese teenager,Chinese teen,Chinese youth,Chinese young generation,Chinese young people,Chinese college student,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Chinese young worker),最终获得35篇相关报道,其中对中国青年关注最多的国际媒体是英国的BBC(16篇)和美国的CNN(12篇),随后是日本的《日本时报》(5篇)和加拿大的CBC(2篇),其余三家媒体则没有出现相关报道。在借鉴以往研究[3]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本文对检索到的语料进行以下两项标注:(1)主题标注,内容涉及教育(education,简称TP1)、体育竞技活动(sports & competition,简称TP2)、职业(career,简称TP3)、婚恋(marriage & love,简称TP4)和社会问题(society,简称TP5)这五个主题;(2)态度意义资源标注,内容涉及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这三个层面,其中情感进一步分为愿望(desire)、高兴(happiness)、安全(security)和满意(satisfaction),判断进一步分为正常(normality)、能力(capacity)、坚毅(tenacity)、诚实(veracity)和适合(propriety),鉴赏进一步分为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评估(valuation)。基于上述语料检索结果和语料标注结果,本文首先关注国际媒体关注的主题及其态度意义资源分布的整体状况,然后对不同主题下的相关报道进行评价分析,最后结合这两项内容来讨论它们对中国青年国际形象的塑造。

       (一)国际媒体相关报道关注的主题及其态度意义资源分布情况。

       对新闻报道主题的标注结果(见表1)显示:国际媒体对各类主题的报道并不均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中国青年的社会问题,如章莹颖案、绑架诈骗、香港问题、青少年欺凌问题、新生代偶像以及说唱与青年文化等,这类主题的新闻报道数量占据了整体的74%;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青年的婚恋问题,然后是教育、职业和体育竞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研究[2]对2009-2016年中国青年国际形象的媒体建构分析发现,国际媒体似乎对中国青年的爱情生活不感兴趣,但在2017年这一趋势有了明显的改变,中国男性单身的现象、大量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倾向以及生育观念改变等开始受到了外媒的关注。

       表1 国际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主题分析
媒体
BBCCNN Japan TimesCBC合计
主题教育20002
体育竞技11002
职业01102
婚恋30003
社会问题10104226
合计16125235

       对新闻报道态度意义资源的标注结果显示:在表1罗列的35篇新闻报道(共303例描述)中,并不是所有303例描述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其中有106例不含任何表达主观判断的词语,属于比较客观的描述,如例1-3。而其他197例则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如图1所示,在情感、判断和鉴赏这三类资源中,情感和判断使用的较多,而鉴赏使用的较少。就积极和消极维度而言,除了情感类别中表达消极情感的资源明显多于表达积极情感的资源,在其他两个类别中都是积极多于消极。具体到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类别的小类,情感的四个小类中“高兴”和“满意”这两个小类较多,分别是24例和22例,“意愿”和“安全”这两小类次之,分别是15例和18例;判断的五个小类中,“能力”最多,为28例,“诚实”最少,为0,“正常”“坚毅”和“适合”数量较为均衡,分别是17例、14例和15例;鉴赏的三个小类中,“评估”最多,为28例,“反应”次之,有18例,而“组成”最少,只有4例。由此,总体来看西方媒体对中国青年的报道并不是充满敌意,并且也不是充斥着主观的评述,而是有一定的事实描述和肯定的评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