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书刊审查改革及其评价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广翔,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目坤,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加,为满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局势,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尼古拉一世时期以来所施行的严苛型书刊审查举措,给予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一定的言论自由,允许其为国家改革献言献策。在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思想指导下,政府积极创办官方刊物,培养半官方刊物,开始有意引导社会舆论。书刊审查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了活力,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数量增加,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开始活跃在社会舞台中。但在俄国保守派和反改革势力一直都非常强大,各出版物经常会受到俄国书刊审查机构的行政和经济制裁,自由主义者也经常受到排挤。受其影响,政府也只是放松,但从未放弃过书刊审查制度。俄国的进步人士和各种刊物借助于自由主义相对浓厚的政治环境,利用一切机会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关注社会发展,点评政府改革举措,为民众发声。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书刊审查制度是帝俄时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管理着国家的特殊领域——监管社会舆论,或者更广泛的说,是国家信息传播的掌控者,控制着新闻的制作和传播,同时对非定期、定期刊物、印刷厂、图书交易、图书馆等进行监管。审查权的高度集中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历任沙皇都会亲自裁决一些书刊审查问题,如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普希金特权”,亚历山大三世会亲口赞扬为书刊审查做出贡献的审查员等。

       19世纪50年代的俄国,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并未对社会形成大规模影响。社会民众因不堪忍受尼古拉一世专制政府的残酷政策而不断起来反抗,俄国国内局势动荡,危机重重,革命活动、农民暴动不断,革命民主思想不断在社会传播,极端保守主义和“恐怖”书刊审查制度并未真正达到政府的理想目标。到19世纪60年代,以报纸、杂志、宣传小册子等代表的新闻学开始以其全新的形式占据了俄国社会的主导,成为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政府允许出版物刊登政治性新闻以及开放零售业务,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围追堵截”式的书刊审查方式显然不再符合社会的政治环境,俄国需要另一种新式书刊审查来改变社会的舆论导向,于是“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方法呼之欲出。

       在帝俄时期,历任沙皇掌握着最高审查权,而书刊审查机构官员和所招募的书刊审查员的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素养则决定着书刊审查的质量。随着部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书刊审查法令逐渐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制的书刊审查机构也逐步完善。书刊审查政策会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沙皇个人的喜好、性格特点等发生改变。但无论其如何变化,在帝俄时期,维系沙皇统治体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却从未改变。

       一、改革前的社会与书刊审查政策

       尼古拉一世是一位非常惧怕社会公共舆论的沙皇,为维护专制制度和贵族权益,他与当时的国民教育大臣乌瓦罗夫达成一致,决定用镇压的方式控制社会舆论。他们告诫一线书刊审查员,作品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可以忽略,但必须时刻注意是否有对信仰、道德和沙皇本人不利的内容。一经审查过的手稿和作品,审查员对违反规定而需要修改的地方必须用红色墨水标记,之后指令作者或者出版商进行修改,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出版。对于需要删掉的地方,则用黑油墨涂掉,书刊审查部门将这样的内容称之为“Икра”(Икра,现在俄语指的是鱼子酱,旧俄时期,则指的是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上被检查机关删掉的词句,用黑油墨涂掉的地方)。

       农民暴动、国内社会秩序混乱、国外民族解放和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是尼古拉一世继位后所面对的社会形势。因此尚武、严苛的书刊审查制度成为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尼古拉一世继承了历任沙皇对法国仇恨恐惧的传统,严禁西欧尤其是法国文学作品传入俄国,严禁法国人进入俄国。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将俄国的书刊审查制度推向了高潮,出现了书刊审查史上的“白色恐怖”时期。他们将报纸和文学作品等看成危险思想的主要传播媒体,甚至文学社团的主张都认为是在宣传法国理论家的学说,尼古拉一世对国内文化掀起了大围剿。

       1.审查权高度集中

       从重新修订书刊审查法,到成立书刊审查管理总局,再到之后出现的“4月2日”委员会,尼古拉一世都将书刊审查员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沙皇本人凡事必亲力亲为,最典型的是对普希金作品的审查上,他不允许别的书刊审查员染指和随意修改普希金的作品,只能交由沙皇本人审阅。“4月2日”委员会只听命于尼古拉一世本人,直接对沙皇负责,其所提出的建议只要沙皇本人点头认可,便获得了法律效力。曾任职国民教育大臣的П.А.希林斯基—希赫马多夫有句口头禅:“我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我只是贯彻皇上意志的盲目工具”。①担任过对外书刊审查委员会主席10年之久的А·Ф·丘特切夫则认为,尼古拉一世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对社会而言即可怕又有害,他拥有无限权力,他个人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可以剥夺这个时期的人权。由此可见,此时的国民教育部名义上负责书刊审查制度,实际上则完全听命于沙皇,无任何自主权。

       2.施行全面预审制

       作家、翻译家、出版商或艺术家无论是通过石印,抑或是雕刻等方式发行的书籍、译著或者雕刻艺术品等,在问世之前必须将原稿、地图、相关插图和其它内容等清晰、完整的提交书刊审查委员会以等待审核,只有获得准许后方可出版发行。而对于报纸或者有固定发行日期的定刊来说,程序从简,出版者只需将稿件邮寄或者转交给所属的审查机构,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书刊审查机构的任何意见,则默认获准发行。

       3.具有审查职能的部门众多

       让更多机构参与到书刊审查中也是“恐怖时代”的标志之一。除了国民教育部及其审查管理总局外,还有第三厅、最高秘密委员会、宗教事务部、军事部门、外交部、邮政部门等都有审查权。该规定最早可见于1826年的书刊审查章程:除国民教育部外,凡涉及到国家行政管理的手稿和作品等,皆由相关利益部门进行审查,出台的法律汇编或者文集必须得到第三厅的授权,医学实用指南将由内务部医学委员会审查;皇家宫廷部负责审查涉及沙皇及其皇室成员的作品,军事审查委员会则负责审查涉及军事话题的作品等。②他还严禁从国外进口杂志和书籍,监管大学课堂,控制大学教师的授课内容。因不堪忍受书刊审查之苦,很多新闻出版组织和个人被迫移迁国外。

       4.书刊审查员个人素养低

       书刊审查章程同其它法律一样,在实践中都会出现极端情况,最自由的书刊审查章程可以扼杀最善良的思想,最严格的章程同样会有漏洞,因此书刊审查员的地位非常重要。优秀的书刊审查员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愚昧的书刊审查员可以添油加醋的将无伤大雅的文字和作者描述成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大部分书刊审查员大都属于后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沙皇任人不惟学不惟德。如彼得堡的书刊审查官克拉索夫斯基,简直是作家的灾难。他为了迎合沙皇本人,认为将送审的作品修改的越多,越能显示自己的忠于职守,也愈能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比如他将原稿中的“你的嘴角露出天仙似的微笑”批注为“言之过甚,女人的微笑不配称之为天仙似的”;将“这个姑娘好像一朵花”修改为“这个女郎有如一朵艳丽的玫瑰”等等。③就是如此无知之人,却能深得沙皇的信任,竟担任外国书刊审查委员会主席长达25年之久。当然,鉴于书刊审查业务的实际需要,审查员也并非都是愚昧奸佞之徒,也有很多高素养的审查员,如尼基坚科,冈察洛夫,库托尔加等,但就是这样素养高的人更容易受到沙皇的处罚,在官场之中他们也更容易迷失自己,失去自由主义的信念,转而向政府靠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