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经验”的概念是理解阿多诺哲学的关键性的概念之一,但是阿多诺本人并没有对其给出严格的规定。虽然有学者注意到阿多诺的经验概念,但并未对精神经验的概念予以足够的重视。①把握这个概念不仅对于我们理解阿多诺的思想来说极其重要,而且对于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指出,虽然现代哲学中的许多哲学家比如西美尔、胡塞尔、席勒等都渴望建立一种能够接受对象的哲学,但是,他们都徒劳无功。②这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是解释学或者直观的方法,而不是体现否定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的“精神经验”的方法。那么在这里,人们必然会问,他们的哲学难道没有内容吗?难道它们不能够接受对象吗? 显然,阿多诺所说的内容不是近代哲学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关系的角度所说的内容。按照近代主体把握客体的思维模式,认识主体通过感性、知性和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客体。虽然人们认识到,借助于主体把握客体的模式也会面临着自在之物无法被把握的问题(康德),但是人们最终还是认为,人在主体的范围内,通过主体的自我反思能达到对客体的把握(黑格尔)。对于阿多诺来说,近代哲学从总体上没有摆脱主体把握客体的框架,没有摆脱同一性的逻辑。在他看来,对象中一定存在着主体所无法把握的东西,存在着超出概念的东西。主体所使用的概念和它所描述的对象之间不可能是同一的。虽然胡塞尔和西美尔等人试图用直观的方法或者解释学的方法来获取关于对象的内容,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成功。为什么不成功呢?我们可以通过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来说明。 阿多诺所要把握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存在”。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近代主客体关系的框架中,人们所关注的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而这种对存在的遗忘甚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之中。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存在呢?海德格尔实际上既吸收了现象学的直观方法,又吸收了狄尔泰的解释学方法。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离不开存在者,没有存在者,也就没有存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是关注存在者,而忘记了存在。如果要把握存在,人们就必须把存在者悬置起来。如果把存在者悬置起来,那么人们就可以直观地把握(理解或者领悟)存在了。按照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日常世界和“世界性”(中文译本翻译为“世界之为世界”)③关系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沉沦于对象之中,都被束缚在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之中。这是人们生活的日常世界,而在这个日常世界之中还存在着“世界性”,“人”也在这个“世界性”(世界之为世界)中存在。在这个“世界性”中的人叫“此在”。而这个“此在”在“世界之为世界”中存在也不像日常生活中人在世界中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人在世界中存在就如同桌子在房子中存在那样,可是,此在在“世界性”中存在就不是这样存在的,他“依寓”“逗留”④在这个世界性之中。实际上,无论用哪个概念都无法说明这里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是描述人在日常世界中的存在和存在方式的。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词语都不适于说明此在在世界性中存在。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类比的方式来说明这种存在方式。我们在生活中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记忆,比如,妈妈所做的饭菜的味道。这种味道已经被我们深深地刻在脑海里,甚至可以说与我们的生命融为一体了。但是,当我们离开妈妈之后,我们沉沦在外面的日常世界中,自主地记得外面的饭菜的味道,妈妈所做饭菜的味道被我们遗忘了。但是,在某种偶然的机会中,我们吃到当年妈妈所做的饭菜的味道,这时我们立刻联想起来了。妈妈的味道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于世界的源始理解。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这种理解可以被称为“前存在论”上的理解。当然,“前存在论”上的理解在每个人那里是不同的。海德格尔所分析的“在—世界—中—存在”,是一般意义上对存在的理解,或者说对于“世界性”的一般理解。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把握存在就是要通过对于“世界性”的理解才是可能的。他就是要把对世界性的一般理解描述出来。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沉沦在日常世界中,都按照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模式来进行活动。在日常世界中生活的人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或者把握到那个“世界性”的。只有当我们在日常世界中的活动出现问题的时候,对于世界性的理解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比如,当我们用锤子来钉钉子而锤子不合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合用的锤子。当我们找合用的锤子的时候,我们对锤子的合用性(上手性)的理解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了。锤子的“缺失”类似于现象学中的“悬置”,只有当锤子本身被“悬置”起来了,我们对于锤子的适用性的理解,或者说对于锤子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才涌现出来。我们之前熟悉地使用锤子的那种感觉涌现出来,这是人和锤子融为一体的那种感觉。人对于他所存在于其中的那个世界必然会有融为一体的“感觉”。这就是在世界之为世界(世界性)之中存在的存在方式。人通过这种存在方式而理解了存在。但是,人要让这种存在方式向人展示出来,就必须让日常生活的世界“悬置”起来。一旦这个日常世界被“悬置”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描述此在存在于其中的那个“世界性”了。 在这里,人们会说,这里所说的适用性的呈现,所谓世界性的呈现完全是在个人脑海中的呈现,这种呈现完全是主观的。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空间的时候,我们都是借助于空间中的东西来想象空间本身的。在这种想象中,空间中的东西必须被悬置起来,我们才能想象空间本身。但是,这个被想象的空间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主观的。当然每个人的想象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其中必然包含了客观的空间。我们的认识就是要剔除其中的主观性,而把握空间本身。同样的道理,把日常生活的世界悬置起来,就是要把握世界性本身。海德格尔要借助于现象学描述的方法来直接显示这个“世界性”本身。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这个世界性是必然的,具有“先天性”⑤。 阿多诺认为,海德格尔这种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是失败的。他对世界性的直观描述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实证主义的科学思路,是实证主义的继承人。⑥从方法论上来说,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具有同样的缺陷。实证主义所采取的方法是对于外在客体的直观,而现象学所采取的方法是对内在客体的直观。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理解或者领悟就是要不借助于中介(即阿多诺所理解的概念)而进行的直接体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直觉主义的思路。而在阿多诺看来,领悟或者理解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思维,而人在思维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于概念。只是当人用概念来把握对象的时候,对象之中的某些东西会超出概念把握的范围。这可以用对象与概念之间的非同一性来表明。而对象和概念之间的非同一性是通过精神经验而向认识者呈现出来的。然而这种精神经验在人沉沦于日常世界之中的时候却无法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