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的更多”,这个驱动来自于孩子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任何外界的刺激和奖励,只要触发这个驱动力,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 父母们常常为孩子不能主动完成作业、不能自觉提高成绩、对学习打不起精神来苦恼不已。问题出在哪里呢?常常听到有父母说:“趁孩子还没上学,让他好好玩几天吧,一上学就没时间玩了。”“都上学了,就不要总想着玩了,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这就是大部分人认知中的学习,必须发生在学校,需要孩子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于是,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就变成了一种“约束”,当内驱力不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就大打折扣。 “好奇心”,孩子自主学习的开关 我家小区的楼门口有一个残障步道,两边安装着栏杆,这是我家哥哥小时候最喜欢的游乐场。 两三岁的时候,哥哥可以在这个步道玩上整整四十分钟。有时候,是沿着步道的缓坡上下跑;有时候,是从旁边的栏杆钻来钻去,或者用各种奇怪的姿势挂在栏杆上;有时候,他会给自己定出规则,每一步都要踩在步道的灰色部分;有时候,他会蹲下来去看正在运送食物的蚂蚁或者拨弄从树上掉下的毛毛虫……而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经常会被不耐烦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催促着离开,他们一边唠叨:走吧走吧,这跑上跑下有什么好玩的。多脏呀,这个栏杆都被你擦干净了!别摸别摸,毛毛虫咬你手!一边拉起正在集中精力玩耍的孩子的手,把他们带走了。 这些时候,我都在旁边默默地陪伴、等待,因为我知道,在每一种玩法背后,孩子们都在学习——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步伐,学习抗拒地心引力,学习昆虫的生活习性……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高效地吸收着周围世界传递来的一切信息。在他们还不知道幼儿园、学校、老师、课本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在各种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 只不过,大部分的父母忽略了这些过程,而只狭义地把在学校里习得知识定义成“学习”。也正因如此,在孩子全身心投入去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停地打断、制止甚至批评,而在孩子进入学校前,又反复强化“上学是件苦差事,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观念,可又有哪个孩子会主动自发地喜欢上一个苦差事呢? “我想知道的更多”,这个驱动来自于孩子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任何外界的刺激和奖励,只要触发这个驱动,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 美国的研究者在对一批1岁大的孩子持续38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智商高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绩不一定好;但好奇心强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霸。 所以,好奇心是自主学习的开关,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天生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们做到这一点,就很容易收获一个不需要父母督促管理,也会不断自己去探索去学习,会自己给自己打鸡血的“自鸡娃”。 “有问必答”,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很多爱提问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就不太爱问为什么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丧失了提问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发现,大人们尤其是老师,都更喜欢他们给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很多爱提问的孩子,不再对身边的事情好奇,而只愿意复述家长、老师或者教科书上的话,而不愿意接受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我有一个记录本,专门记录我家哥哥向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待他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认真思考,有答案就给答案,没答案就告诉他我知道的部分,并且邀请他和我一起去探究答案。这样做是为了让哥哥知道,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会被妈妈重视,不需要担心被嘲笑、被忽视或者其他任何原因而不敢再继续提问。 哥哥现在已经小学三年级,还会像小时候一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奇怪的问题。只不过,现在他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回答。 比如说,最近一个月他问过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算不算生命?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吗?听说你是教育专家,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什么是酷?为什么《动物兄弟》里的主角不把每集都出来干坏事的那几个坏人直接杀掉……这些问题涉及科技进步、社会问题、概念判定、法律秩序、伦理道德。所有这些问题都不会凭空而来,代表着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观察、有思考、有质疑、有判断。这就是我过去几年认真回答他每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 或许有爸爸妈妈说,我家孩子天生内向,不爱问为什么。那就用开放式的问题去引导他们思考。开放式的问题,就是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哥哥还小的时候,不论是看绘本还是在外面玩,我也常常会用这样的问题去问他,比如说:书里的大熊怎么生病了呢?生病了该怎么办呢?怎么晒晒太阳就热起来了呢?现在他提出更复杂问题的时候,我就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比如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算不算生命?我没有答案,只是提出了新的问题:那要看人类怎么定义生命了。你觉得什么是生命?如果像你说的那样,能生长的就是生物,生物有生命,那人工智能算不算活的?科幻电影里那些有思想的机器人算不算生命?而哥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算是生命,那我们就有新的方式创造生命了! 我并不在乎他能不能马上得出准确的答案,毕竟这是没有答案的争议性问题。令我高兴的是,他能开始思考并且想要找到答案,强大愿望会驱使他去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兴趣融通,引导孩子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