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玩滑梯的孩子

作 者:
刘胤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儿子豆豆动作发展还好,但有一个我难以接受的弱点——不敢玩滑梯,高的低的都不敢。我知道很多孩子不到1岁就敢玩,所以一开始我用各种手段让他滑,哪怕就一次。上幼儿园我把他与其他小朋友对比之后,对他玩滑梯这件事就更加“执着”了。有一次我竟然在游乐园对他大嚷大叫,说了不少负面的话,孩子被气哭了。

      为什么我儿子连滑梯都不敢玩呢?

      ——焦急的豆豆妈

      滑梯确实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之一,经常看到很多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而且还会发明出新的玩法。但是,个别孩子不敢玩滑梯的现象也不罕见。近三十年的幼教工作经历中,我接触到很多“不敢玩滑梯”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不敢玩滑梯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回避型人格倾向

      回避型人格指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研究证明,如果孩子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的嘲笑或者呵斥,他们就会表现出害羞、孤独、畏缩、孤僻、沉默、敏感,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行为。这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叫菲菲的女孩子,直到大班她依然不敢玩滑梯。后来我们发现她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退缩性行为:画了漂亮的蝴蝶却捂着不让别人看到,画的过程中恨不得把整个身体都严严实实挡在画面上……更不用说当众举手回答问题了。

      案例中的的豆豆目前仅表现为不爱玩滑梯,那么家长也不要过于焦虑,豆豆可能属于比较敏感、谨慎的孩子。

      家长养育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育儿观是家长在教育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教育方式和途径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内在判断标准不同,那带来的感受就不同,由此引发的言行举止也不同,那么对孩子当然会有不同的影响。人生之初的孩子,连吃饭都是需要学习的,他们对自我认知完全依赖于大人的反应和评价。如果孩子做不好,我们平和地接纳他,允许孩子尝试、失败,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孩子或许会平顺地度过学习阶段。反之,大人的急躁、呵斥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太笨了,只会惹人生气,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回避失败和挑战,不敢轻易尝试自己没把握的活动。

      从案例描述来看,这位妈妈是一位要求较高的完美主义者,她认为“儿子不敢玩滑梯”是“难以接受的弱点”,所以“用各种手段让他滑,哪怕就一次”“对比之后,我就更加‘执着’了”“对他大嚷大叫,说了不少负面的话,孩子被气哭了”。可见这位妈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达到某一标准,所以无法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于是就焦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练习或成功一次来证明自己的“正常”。然而,强迫和焦虑导致“孩子被气哭了”,可见只不过加深了孩子对滑滑梯这件事的负面体验,孩子只会对滑梯更加避之不及。

      深度知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深度知觉是判断不同对象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使人们可以用视觉来知觉深度。如果深度知觉发展良好,孩子就能够很好地判断出自己身在高处,也能很好控制自己。反之,如果深度知觉发展不太好,孩子站在高处的那一刻会觉得无法控制自己而感到很恐惧,他也有可能不爱滑滑梯。

      家长该怎么做呢?

      家长心态放轻松

      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妈妈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当孩子面对挑战时,妈妈首先要心态平稳,避免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妈妈要接纳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速度,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认真、不断努力进步的优良品质,给孩子自己学习、进步的空间,学会等待、不催促孩子。或许孩子自己在滑梯下徘徊、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悄悄体验一下呢。

      和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具有从众心理,如果他看到很多人玩滑梯,没准儿在老师鼓励下,会随着小伙伴上滑梯的队伍自然玩起了滑梯。或许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惊喜”:哇!孩子居然敢上滑梯了。根据我们幼儿园老师的经验,这样的“奇迹”太有可能发生了!

      做孩子的小伙伴

      家长可以牵着孩子的手走上滑梯,上去之后坐在孩子的后面搂着他滑下来,让孩子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心理安全的境地。当孩子“嗖”地滑下来时,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孩子的表情很可能是从忧转喜。可以趁机问问孩子:“滑滑梯好玩吧?要不再玩一次?”一次成功的滑行会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几次之后,孩子可能就要自己玩了。

      在这里,特别提出要注意发挥爸爸的作用。让爸爸做孩子的伙伴,宝宝自然会受爸爸身上勇敢、坚强、冒险等优良品质的影响。

      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

      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入手,让孩子多做走独木桥、跳跃、转圈等练习。人体负责控制平衡的器官——视觉、内耳和肌肉只有受到适当刺激才会不断发展。假如我们身体运动少,人体的平衡功能就会衰退。其次要多带孩子爬山、上楼梯,并有意识地俯视脚下,来促进深度知觉的发展。最后,可以从低矮的小滑梯开始尝试,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

      无处不在的积极心理支持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短处”,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事情,即使没做好也不要着急责备,而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孩子战胜困难、建立自信心,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和鼓励。

      总之,养育孩子就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的过程——接纳孩子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接纳他一时“落后”的表现,不急躁不强迫,然后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