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崛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新美术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重罗轻浮:宋代至清初的罗浮游记、山志与绘画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相传远古只有罗山,后来东海漂来一山,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而合称为罗浮山。《史记》中已有罗浮之名。东晋年间,名士葛洪来到此地,炼药济世,并撰《抱朴子》一书,使之闻名遐迩。《云笈七签》将其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四福地”,历来是文人骚客、方士僧道游览修行的胜地。

      旅行也催生了游记和相关诗文的产生。根据民国时期钟玉华的辑录,从南宋赵汝驭《罗浮山行记》开始,迄于明清,共有明代祝允明、经彦采、李时行、欧大任、刘克平、李孙宸、欧必元,清代陈恭尹、潘耒、恽敬、谢兰生、颜薰、温训等人的罗浮游记面世①。至于诗文更是不胜枚举了。

      本文根据存世的罗浮游记以及山志、绘画,探讨清代嘉道年间广东文人如何重新发现并开发罗浮山旅游资源(尤其是浮山)。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重点谈论宋代至清初的罗浮旅行情况。

      苏轼可能是最早留下游记的罗浮旅客: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坡翁迁于惠州,舣舟泊头镇。明晨肩舆十五里,至罗浮山,入延祥宝积寺,礼天竺瑞像,饮梁僧景泰禅师卓锡泉,品其味,出江水上远甚。东三里至长寿观。又东北三里,至冲虚观。观有葛稚川丹灶。次之,诸仙者朝斗坛。观坛上所获铜龙六、鱼一。坛北有洞,曰朱明,榛莽不可入。水出洞中,锵鸣如琴筑。水中皆菖蒲,生石上。道士邓守安字道玄,有道者也。访之,适出。坐遗屣轩,望麻姑峰。方饮酒,进士许毅来游,呼与饮。既醉,还宿宝积中阁。夜大风,山烧壮甚,有声。晨粥已,还舟,憩花光寺。从游者,幼子过、巡检史珏,宝积长老齐德,延祥长老绍冲,冲虚道士陈熙明,山中可游而未暇者,明福宫、石楼、黄龙洞,期明年三月复来。②

      从这段游记中,可以获知苏轼游罗浮山的时间,仅为一天。而且这是他惟一一次游罗浮山,此后,他再未能踏入罗浮山③。虽然只有一天时间,苏轼却游览了罗山南麓的延祥寺、宝积寺、卓锡泉、长寿观与罗山东麓的冲虚观、丹灶、朝斗坛、朱明洞、遗屣轩等众多古迹。

      南宋至清初历代文人的游踪详见下表(据钟玉文《罗浮山游记汇刊初编》制成)。
人物游山日期天数出发地点游览景点
赵汝驭淳祐四年(1243)1惠州时任惠州太守,奉诏拜祭罗浮,因山路崎岖,遂捐官俸命导行道士“从所取道辟焉”,又“以目行心画者指授之曰:某地宜门,某地宜亭,又某地宜庵。“由博罗县令总成其事。
祝允明正德十三年(1518)2广州入粤任兴宁知县,处粤五载,来回十余次路过罗浮,但无缘入山,只于“小更解符入会府,乃始克之”。游朱明洞诸景。
经彦采嘉靖二十年(1541)嘉靖廿一年(1542)2博罗时任博罗县令,二入罗浮,一宿冲虚观,明年再游黄龙洞。
李时行嘉靖十八年(1539)10广州曾登上飞云顶,且饱览罗山各大主要景色,仍以“其余神皋奥区,幽窅深谷,不能遍览”为憾。
欧大任万历十六年(1588)5广州与广东学宪、惠州知府叶化甫同游,曾奋力登上飞云顶。
刘克平万历三十四年(1506)3广州由金沙洞登飞云顶。
欧必元万历三十八年(1610)4广州先游朱明洞,再游黄龙观。
李孙宸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4香山宿冲虚观,登飞云顶过一宿以观日出。
陈恭尹不详10广州先游黄龙观,再游朱明洞。
潘耒康熙廿七年(1688)7广州先游朱明洞,再游黄龙观,登飞云顶。

      在绘画方面,虽然早在宋元时期,便出现了以葛洪移居罗浮为题的创作,但作者多是向壁虚造,其重点乃在刻画葛洪的高士风度,作为背景的罗浮山更多是泛化之景。目前存世的罗浮纪游图,最早的应是清初汪后来《罗浮山水》(二十开),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创作于乾隆年间,绘制麻姑峰、水廉洞、飞云顶、大小石楼、铁桥、列仙祠、上界三峰、朱明洞、阿耨池、药市、梅花村、白水岩、丹灶、瑶池、玉女峰、宝盖峰、凤凰谷、华首台等多处景点(图1)。

      

      图1 汪后来,《罗浮山水》(二十开)之一,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21厘米,广州艺术博物院

      

      图3 《罗浮山形略图》,陈伯陶,《罗浮指南》,罗浮山酥醪观道同图书馆印行,年代不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图2 黎简,《罗浮山记游书画册》(四开)之一,乾隆三十三年(1768),纸本水墨及水墨设色册页,纵28厘米、横36厘米,广东省博物馆

      另有黎简《罗浮山记游书画册》,创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春天,绘制冲虚观、朱明洞、华首台等三处景色(图2)。

      罗浮山实由罗山与浮山组成(图3)。很显然,从宋代到清初的罗浮之行,大体以罗山为主,浮山几乎没有文人的足迹履及。如果从广州乘船而至,罗山游览相对方便,浮山则较为幽僻。所以游客多至罗山一带,游览朱明洞与黄龙洞两处景区,前者以冲虚观为据点,主要景点有冲虚观、丹灶、朝斗坛、朱明洞、遗屣轩等,后者则以黄龙观或华首台寺为下榻之所,主要景点有延祥寺、宝积寺、卓锡泉、白鹤观。从南宋赵汝驭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的潘耒,其游屐多止步于罗山南麓,而未能深入浮山。李时行虽然登上飞云顶后,到过属于罗山与浮山交界的蓬莱峰,但不敢深入④。潘耒就感慨浮山不为世人所知:

      然吾观罗浮二山,横亘数十里。秀岩深壑,以千百数。浮在罗之西北,尤长且大。今图经所载诸名胜皆属诸罗,而浮则概未之及。即罗亦仅东南一隅,在冲虚左右者,如华首台后泉石至佳,且无记焉。况其他乎?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