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与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钰,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熊雅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历史虚无主义以“理性思考”“重新评价”为名,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解构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落实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必须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对策,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合力,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9 年 12 期

字号: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四个自信”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自信”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当前,我们与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交锋也更加频繁,其表现之一就是社会思潮领域日益直接和广泛的较量。其中历史虚无主义虽只是众多社会思潮中的一个支流,但如果对其放任自流,则会对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造成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近年来以“理性思考”“重新评价”为名,设置理论陷阱,作翻案文章,歪曲历史,“其要害就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达到其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合法性的目的”[3]。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从史学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社会一部分人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政治诉求,肆意切断或挑选某些历史片段来掩盖或抹杀全部历史,其传播往往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与唯物史观在立场上是根本对立的。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4]38以史实为依据,从历史实际出发,是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完全违背这一原则。他们反复提出所谓的“范式转换”,标榜理论创新,表面上看是标新立异,实际却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断。比如,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分析中国近现代史时,将革命同现代化进程对立起来,用“现代化史观”去批评“革命史观”,看似是要强调“民族的现代化和工业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实质则是要放弃“革命”。每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道路都具有独特性,在中国人民尚未取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众所周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要求,“现代化史观”的论者忽视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过分强调实现国家现代化,否定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解放革命斗争的正当性和进步性,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实际。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发展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历史事实表明,革命绝不是和现代化相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的“范式转换”,其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革命发生的正当性和进步性。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4]49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运用断章取义的方法,甚至无中生有,对历史事实作翻案文章,轻率地推翻既定的论断或事实,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多是主观和片面的。例如,有些人热衷于粉饰像慈禧、袁世凯这样对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起到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孙中山等进步人物却加以贬低、诋毁。许多历史人物都可能是多面的,对他们的评价应首先从其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来确定他们到底有没有对历史进步作出贡献,是否合乎人民的利益。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观点或奇特怪异的观点,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伎俩。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表面上似乎有些道理,实则是以无稽之谈歪曲中国革命史和革命英雄人物。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消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将对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产生严重危害。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危害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只有坚定地走这条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之一是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进步意义,宣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正确的选择。历史虚无主义多次赤裸裸地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革命,其彻底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化中国的险恶目的昭然若揭。这些论调会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否认它们的先进性和历史作用,宣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途。以大学生关注的五四运动等爱国青年运动为例,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论者在网络上制造出“‘火烧赵家楼’烧毁中国”“五四运动暴力践踏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五四运动走向的是极权主义运动”等荒谬言论,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否定。中国革命史表明,五四运动彰显的爱国精神和革命行为不容置疑,整个运动的意义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成长在和平年代,对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血泪史没有切身体验,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很容易被误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