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柯(1982- ),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创新管理、交通与物流优化设计。浙江 宁波 315100;祝建军(1978- ),男,浙江省江山市人,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高级经济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融资管理、交通运输与物流。浙江 宁波 315040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主导主体、资本战略的二维框架体系,将平台分为无车承运平台、生态线上线下融合(O2O)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平台切入点和关注点差异,选取C.H.Robinson、货车帮、oTMS、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八个指标入手,比较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研究表明:平台类型是商业模式选择的基石,只有与平台类型动态适配、高度契合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式将最终以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式动态演化为生态系统包络。平台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包括锻造数字化供应链、夯实消费者体验、洞察细分市场风口、打造生态赢利模式、高效协同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机制体制。厘清和甄别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对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升级,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8-0022-1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旨在助推新兴技术背景下物流平台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供应链呈现出消费端的个性化和制造端的柔性化特征,仓配一体、统仓云配、店仓合一、前置仓、即时配送等多种物流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更是众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1]。“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是指针对多元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萃取、整合与优化开放网络创新资源,在战略、文化、制度、市场、组织与流程等方面协同创新,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效率水平,赢得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具有复杂系统特性的共享资源集合和系统公共架构。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自2014年以来,涌现约180余家车货匹配平台,竞争激烈程度号称“百团大战”。车货匹配平台数量锐减甚至大面积消亡。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型物流企业加强了跨界创新与战略合作,并通过战略生态布局、技术融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实现了质的飞跃,涌现出货车帮、G7等“独角兽”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优胜劣汰的数字经济时代,究竟怎样的商业模式才具有核心竞争力,未来平台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改善、调整、改变甚至重构,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现有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缺乏多视角、多方法的比较[2-6];忽略对商业模式的环境作用机制研究[7],缺乏清晰普适实用的商业模式范式设计[8]。

       因此,本文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在同一框架下厘清不同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归纳总结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建立多类型平台与商业模式选择的匹配条件,揭示平台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机理,探索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隐藏规律,以期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升级、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模式

       近年来,国外分布式创新平台、开放式创新平台研究成为热点,促使国内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研究进一步升温[9-12]。按照创新主体的不同,对物流创新平台的研究集中在企业自营式平台和区域协同式平台两类[13-15]。根据平台的功能与作用不同,平台可分为信息中介、服务交易、运作管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五类服务模式[16]。网络化模式是创新平台成熟阶段的运行模式[17]。基于云模式[18]、云生态模式[16]、实践共同体模式[19]的开放合作创新平台更有利于有机集成和同步协同物流资源,引导数字经济时代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平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涉及价值创造、提供和分配过程,是揭示经济平台化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关键所在[20-21]。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模式、功能模式以及时空视角下或者价值链视角下的模式创新等领域[22-26]。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研究聚焦快递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供应链金融等领域[5-6,27-29]。冯耕中[30]根据物流平台服务功能不同,将其分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数据交换中心模式、物流资源交易模式、供应链集成整合模式、云物流SaaS服务模式等九种商业模式。要解决平台的竞争与合作问题,做好平台发展的风险防控,助推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厘清“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匹配条件。

       (三)平台赢利模式

       独特的赢利模式和关键资源整合是平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27,31-32]。从价值链视角看,赢利模式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33]。从时间维度看,企业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自身赢利模式[34]。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赢利模式应该建立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充分体现产品、服务、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构成[35-36]。物流赢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农产品、货运交易等领域[37-39],针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赢利模式还缺乏系统科学的范式归纳研究。

       三、研究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由于“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的内容和内在逻辑尚不清楚,而且平台属性与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采用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相比大样本实证研究更贴近理论构念[6]。因此,借鉴国内外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理论,构建平台类型划分的逻辑框架,从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八个维度对国内外典型平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到不同类型的平台商业模式发展经验和启示,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标准范式。

       (一)样本的选取

       以主导主体、资本战略为平台类型划分的逻辑框架[5-6,40],其中主导主体分为企业和政府两类,资本战略分为轻资产和轻重并举两类。所谓“轻资产”和“重资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轻资产是指技术、研发、信息互联;重资产是指车辆、地产、劳力;轻重并举是指线上和线下资产融合,着重细分市场和用户体验,打造服务竞争壁垒[41]。在这个二维框架体系下,将“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划分为无车承运平台、生态线上线下融合(O2O)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参见表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