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24 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9)08-0083-11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以模仿和复制、低成本和低价格的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实现了GDP和技术水平的双重跃升;而近几年,“中国创造”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企业相继探索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盈利模式转变的道路,中国政府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制造强国战略,力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然而,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央行的一系列去杠杆举措完全改变了2017年经济好转的态势,加之2018年年初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直接导致制造业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下降,2018年9月PMI指数更降至2017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①,去杠杆和贸易战的交织影响,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那么我们不禁疑问,由去杠杆和贸易战所带来的市场紧缩是否会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节奏?中国制造业会选择坚守“中国制造”来渡过严冬,还是选择借机实现“中国创造”的突破? 凛冬将至,中国制造业走向何方,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紧缩状态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选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本质差异,体现在企业在投资环节选择投资于产能扩张还是投资于技术创新。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市场紧缩时期企业的投资选择行为,进而得出去杠杆和贸易战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答案。 关于市场冲击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济波动领域的大量文献给出了在需求紧缩时期,相对于既有产能扩张,企业更易投资于技术创新的间接证据。Schumpeter(1939)[1]最早提出每次萧条都包含技术创新的可能;进一步地,Hall(1991)[2]提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衰退时期坚持原有生产模式创造的价值会降低,因此衰退时期企业更易选择投资于技术创新;在其基础上,Aghion和Saint-Paul(1998)[3]、Nickell等(2001)[4]证实了市场需求紧缩时,企业会实施一系列能够改善生产率的技术创新。Kehrig(2011)[5]利用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衰退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繁荣时期;邵军和徐康宁(2011)[6]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1985-2009年间中国的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需求紧缩时期更为突出;Aghion等(2012)[7]利用法国企业数据证实了市场紧缩时企业会进行更多的创新投资;苏启林等(2016)[8]在梳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9-2007年出口企业样本的过程中也发现,企业在订单增长时期的生产率水平并未高于订单递减时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需求与工业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贺小刚等(2017)[9]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期望落差下的企业具有持续变革的可能性。 然而,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中也并不乏危机之下企业更偏好坚持原有生产模式的观点和证据。干中学理论(Arrow,1962[10])提出创新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企业的生产随市场需求变化的周期性变动会导致创新的周期性特征,市场衰退时期生产活动更少,因此创新和生产率的增长水平较低;现金流效应也可能对企业的投资选择产生关键影响,现金流效应强调企业的创新行为可能部分依赖外源融资,在不完备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外源融资受限,投资主要依赖于收益决定的内部现金流,因此市场向下波动时不稳定的现金流会迫使企业减少创新相关投入,这一点在针对经济波动与研发投入相关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Ouyang(2011)[11]利用美国制造业年度数据发现创新投资会随需求下降而减弱,而流动性约束是创新投资顺周期的主要原因。Rafferty和Funk(2008)[12]发现现金流效应是决定企业创新投资的关键,创新投资被证实具有顺周期性。Beneito等(2015)[13]利用西班牙制造业数据的研究发现,存在融资约束时,创新投入随市场需求的降低而减弱。秦天程和张铁刚(2015)[14]基于2006-201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发现高融资约束条件下,创新投资由逆周期转变为顺周期。胡亚茹等(2018)[15]基于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发现,融资约束越强时,研发的顺周期性越强,衰退时期内部现金流减少,创新投资被迫减缓。这些研究虽然没有针对市场紧缩时期企业对投资于产能扩张以及投资于技术创新的抉择进行分析,却间接提出了紧缩时期企业投资决策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即由于现金流效应,企业很可能在紧缩时期更侧重维持既有生产能力,而非投资于技术创新。 从以往研究结论的差异来看,市场冲击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实际上是实证导向的问题,以往研究的分析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然而这些研究或者从宏观或行业数据出发,未落实到微观个体数据,或者更侧重R&D投资或升级行为的周期性,未给出关于企业在产能扩张和创新投资之间选择的规律,因此尚不能据此得到前文提出问题的确切答案。 为研究去杠杆和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也即严重的市场冲击之下中国制造业是选择坚守“中国制造”的身份还是借机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笔者选择从需求紧缩时期企业投资选择行为的角度切入,拟通过企业自身数据构建理论框架,探讨市场需求紧缩时期企业选择投资于产能扩张还是投资于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展开经验研究,探索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紧缩的冲击下更倾向投资于技术创新还是产能扩张。文章与已有研究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现有研究通常从非生产环节的研发和无形资产角度分析企业的创新行为,而笔者从生产环节的投资行为角度研究企业的创新;第二,在市场波动的刻画方面,未采用被经常使用的宏观及行业整体收入变动指标,而使用企业财务数据中销售收入和利润信息结合的形式来度量市场需求的冲击;第三,已有关于创新行为周期性的研究仅划分高涨期和衰退期两种状态,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分,更易观察在市场需求波动的不同时期企业创新投资渐变趋势。文章的贡献在于:第一,从市场波动与企业投资选择之间的关系探讨去杠杆和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第二,丰富了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三,阐述了市场波动影响企业投资内容选择的理论机制,并从理论上给出了企业投资选择的合理观测方法。笔者的研究不仅是对创新周期性相关研究的深入,也为理解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选择行为的关系提供了证据,同时为意外遭受市场冲击的产业的相关政策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