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1;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03(2019)03-0067-07 中学是青少年主体性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感知政治责任、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发展期。因此,中学共青团工作在整个共青团事业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重要位置,是共青团的根基。中学共青团工作抓得牢不牢、稳不稳,能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是共青团工作的使命与责任,更是共青团的生存之本。在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在中学育人共同体构建中的现实态势基础上,明确新时代中学共青团的角色定位,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把握机会,直面挑战,寻求更高效的工作路径,彰显中学共青团协同国民教育促进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功能,为党培养信仰坚定、政治合格的新鲜力量,是新时代推动中学共青团工作改革再出发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中学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及共青团的角色定位 共同体是“通过某种积极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是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体’”[1],马克思提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2]。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2017年,教育部思政司、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共同部署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强调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如今,高校已经开始着手整合政社企等各方资源,努力打通实践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养成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青年发展、关心青年成长的良好环境,也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育人共同体“目标一致,功能协同、发展共享”的联动机制为聚集育人合力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学作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人生重要阶段,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更需要多方的关怀和关照。因此,构建育人共同体的工作思路更应该提前介入,工作的战线要进一步前移。在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价值目标指引下,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有利的因素,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在中学积极探索建立起协同共享的持续发展模式。但与高校更侧重于实践方面的育人目标不同,中学作为青少年接受知识文化教育和道德理想养成的重要时期,知识学习是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因此,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工作目标一方面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在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3]。要实现“良好的知识学习环境营造”以及“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价值观培养氛围,离不开各方面元素的有机整合和协同运作。 从构建中学育人共同体的工作矩阵来看,在横向层面,主要表现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联动。其中,参与主体既包括中学学校、教育职能部门等主责单位,更应该包括作为学生私人生活场域的家庭以及公共生活、交往场域中的社会,此外还离不开青少年感受政治生活、锻炼政治参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相关理论。在纵向层面,主要表现为各层级元素之间的优化衔接。如来自上级部门相关的顶层设计及政策措施与当地实际环境的磨合,形成顺畅的“制定—落实—反馈—调整”工作闭环。在育人共同体的工作矩阵中,学校、教育部门、家庭、社会的角色、功能、作用场域是相对固定的,在工作矩阵当中是清晰而明确的节点。在中学育人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共青团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就是要在中学生群体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为国家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共青团在中学育人共同体中的这一价值目标导向,决定了共青团在工作场域、功能定位上具有明显的“跨界性”。 首先表现为在工作场域上没有具体的界限划分,由于其价值目标导向是宏大的,决定了其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也是广阔的,既可以在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文化知识学习环境中建立工作阵地,也可以在家庭中青少年个人道德(即“私德”)的生活场域、社会中青少年公共道德(即“公德”)的社会交往场域中进行有效的切入。 其次,在功能定位上,政治功能是共青团的首要特征,但在中学阶段,青少年认知特点决定了共青团的政治工作不可能“硬销”式地强行灌输,必须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而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实践、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等往往就成为了中学共青团重要的工作抓手,共青团从政治功能中衍生出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权益保护功能等。 再次,从纵向的工作链条来看,学校、教育部门的上级主要是承担同样教育任务的单位,其制度设计主要也是集中在教育领域,但共青团的纵向工作链条则可以呈现出一定的“散射型”,这主要是指在团组织的隶属关系之外,共青团可以利用其组织网络优势,链接教育部门、文化部门、民政部门甚至司法部门等各方的资源,推动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青少年权益的顶层设计,如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正式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