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9)04-0138-18 晚清政治史起于1840年前后的鸦片战争,讫于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既从属于断代史清史学科,也从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文既对国内晚清史研究所走过的历程纵向做一鸟瞰,也对学界研究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讨论的问题横向择要做一介绍,并就未来研究做一展望。 一 晚清政治史研究历程 晚清政治史研究并不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是始于晚清。晚清时期,每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即有时人进行记载或论述。例如,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抚记》、梁廷枏的《夷氛闻记》、夏燮的《中西纪事》,便是当时人研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著作;张德坚的《贼情汇纂》、杜文澜的《平定粤寇纪略》、李滨的《中兴别记》、王闿运的《湘军志》、王定安的《湘军记》以及清朝官修的《剿平粤匪方略》等,为时人研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著作;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易顺鼎的《盾墨拾余》、洪弃父的《台湾战纪》等,为时人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著作;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支碧湖的《续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吕海寰的《庚子海外纪事》等,为时人研究义和团运动和庚子事变的著作。这些时人著述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无疑是晚清政治史研究学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著述迄今仍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晚清政治史开始被纳入断代史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两个学科之下。这一时期通论性的清史著作和中国近代史著作涉及晚清部分,讲的主要就是政治史的内容,并形成几个不同流派。在清史学科内形成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清朝遗老派和以萧一山《清代通史》为代表的民族革命派及以孟森的《清史讲义》为代表的学术派等三个不同学术流派。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下则形成以陈恭禄、蒋廷黻等资产阶级学者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模式和以李鼎声、范文澜、胡绳等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代表的革命叙事模式两个不同学术流派。① 但比较而言,晚清政治史在近代史学科中受到的重视要高于清史学界。对于近代史学科而言,民国时期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因此,晚清政治史自然就成了近代史的主体。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来说,该著共分19篇,前15篇讲的都是晚清史内容,涉及民国时期仅为第16-18三篇,第19篇为史料评论。同样,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也以晚清历史为主,占了13章,最后5章为民国时期历史。而对于清史学界而言,晚清70年只占清代历史的四分之一,并且,受资料条件和学术积累及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晚清史研究远不及清前中期史。以著名清史专家孟森的《清史讲义》来说,讲的主要是清前、中期历史,晚清部分只讲到咸同年间,止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即使是萧一山的三卷本《清代通史》,在1949年之前也只出版上、中两卷,下卷是以讲稿形式发行,并且涉及晚清历史同样力有不逮,当时也只写到太平天国为止。总之,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中,晚清政治史处于“虎头”地位,民国部分处于“蛇尾”位置。相反,在清史学科中,处于“虎头”地位的是清前、中期历史,晚清历史则处于“蛇尾”位置。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晚清政治史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和清史两个学科中的基本状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的前17年,这是构建晚清政治史新体系阶段。这一时期的一个变化是,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毛泽东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基本矛盾的分析,晚清政治史研究完全从清史学科中剥离出来,归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范畴。60年代初,著名清史学家郑天挺先生在给中央党校讲授清朝历史时,就只讲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明确指出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历史属于近代史范畴,不在清史讲授范围,他说:“清朝的统治一直继续到一八四〇年以后,直到一九一一年才被推翻。但是从一八四〇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在通史里清朝的历史结束于一八四〇年。一八四〇年以后的七十多年的历史则放在近代史部分去讲,我们讲清代历史的就不谈了。②” 这一时期学界的另一重大变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将现代化叙事模式当作资产阶级史观加以批判和摒弃,构建起一个纯粹的革命史体系。这个革命史体系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两个过程”为基本发展线索,揭示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过程,突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以“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事件”为具体内容。所谓“三次革命高潮”,第一次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第三次为辛亥革命。所谓“八大事件”,即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都是在这一体系之下展开的。 首先,在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甫一成立,中国史学会就将史料的整理和出版作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十一种,具体如下:《鸦片战争》6册,241万字;《太平天国》8册,226万字;《捻军》6册,182万字;《回民起义》4册,139万字;《洋务运动》8册,322万字;《中法战争》7册,274万字;《中日战争》7册,301万字;《戊戌变法》4册,162万字;《义和团》4册,145万字;《辛亥革命》8册,322万字;《第二次鸦片战争》6册,250万字,虽然出版于1979年,但实际也在60年代初即已编成。以上11种资料汇编总计68册,27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