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09;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59(2019)02-0037-09 本文曾得到农业部饮料工业中心马永喜教授惠赐修改建议,在此致谢! 在中国高等院现行校科研体系的十三大学科门类中,动物营养学为“农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与“植物营养(肥料)学”同为农学体系中的两大基础学科。动物多从植物(饲料)中摄取营养,人类又以动物为重要营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能量)来源,所以动物营养学不仅是沟通农业与畜牧业的纽带,更关乎人类营养、健康等核心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与包括植物营养学等在内的农学的大部分分支不同,动物营养学直到近代才由西方传入中国,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和新兴学科。自1900年《农学报》译载了第一篇动物营养学专文《重要饲料之成分及其消化量百分中》①后,许多期刊相继对动物营养学做了较广泛的刊载和报道,并逐渐成为了动物营养学学术交流、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最主要阵地,动物营养学也藉此成为当时家畜饲养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②之一和农业领域内“最应当研究的内容”③。目前学界对动物营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并未有专文探讨,本文基于近代中文期刊资料,对1900-1949年间动物营养学专文的数量、时间分布、期刊分布(数量、类型)、出版地等进行统计,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以期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近代动物营养学的社会关注度如何?(2)近代动物营养学传播的区域多大?传播中心是哪个(些)省份?(3)能否借此厘清和划分近代动物营养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阶段? 一、数据采集与说明 本文以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晚清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样本,该数据库收录了1833年至1949年间出版的超25000种期刊、1000多万篇文献,几乎囊括当时出版的所有期刊。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完整性来看,《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均高居现存所有近代期刊数据库之首,所以成为了近代史、民国史研究的最基本史料之一,相关研究已屡见不鲜④。 以“营养”、“养分”、“成分”、“动物营养”、“饲料”、“饲用”、“饲草”、“牧草”等为检索词对该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整理甄别并剔除重复或内容不符的文章后结果显示:从1900-1949年的整整50年间,共有149种不同的中文期刊刊载过348篇动物营养学专文,其中刊载最早的是《农学报》(1900年),刊文数量最多的是《农业进步》(17篇),现将部分代表性的专文简列于下(见表1)。
二、传播情况分析 (一)从刊文的期刊分布与类型看动物营养学的社会关注度 中文期刊作为近代科学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是时人交流与传播科学知识、热点与成果的最主要工具。对于动物营养学来说,多少种、哪些类的期刊,在什么时候刊载过多少篇专文,能直接反映其社会关注程度。实际上,近代50年间(1900-1949年)能先后有149种不同的中文期刊刊发过动物营养学专题文章,本身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我们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将149种期刊分为“综合类”(37种期刊、58篇专文)、“人文与社会科学类”(20种期刊、26篇专文)、“自然科学类”(92种期刊、264篇专文)等三大类,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类”期刊下包含了“自然科学总论”(18种、42篇)、“经济类”(13种、16篇)、“教育类”(3种、6篇)“文学类”(2种、2篇)等四个学科门类;“自然科学类”期刊同样囊括了四个学科门类:“工业类”(6种、14篇)、“农业类”(63种、201篇)、“军事类”(3种、5篇)、“医学类”(2种、2篇,见表2)。
据表2可知,动物营养学在近代虽为农学下的一个分支,但刊载过动物营养学专文的中文期刊类型着实不少,甚至“教育类”、“文学类”等看似与动物营养学完全不沾边的期刊都曾关注过这一学科。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营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范围没有局限在农业领域,甚至也不囿于自然科学领域,其关注群体是多领域、跨学科的,与各类型期刊相匹配的传播受众应该也较为广泛。动物营养学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社会性”的关注,除了可能受惠于“新兴事物”的特性而促使国人为之好奇并进行“尝鲜”式地刊载以外,最主要还是归因于其本身的学科地位和具有丰富“外延”的学科属性。从前者来看,动物营养学之于畜牧业与国民健康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从后者观之,其知识构成与关联学科亦十分多样,“家畜营养,涉及知识众多,尤以动物生理学与化学,乃公认之营养基础。”⑤另一中国动物营养学先驱王栋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动物营养学论著《动物营养学》中也阐述过:“动物营养学不特为畜牧学的基本科目”,它至少与“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兽医”等联系密切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