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9)07-0018-10 高清海先生的一生,是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的一生,也就是在思想中“上下求索”的一生。高先生的“求索”,在其所从事的“专业”的意义上,是追问“哲学何为”的一生;在其所追求的“价值”的意义上,则是探究“人类命运”的一生。以“专业”的方式而实现其“价值”的追求,由此构成的就是高清海先生创建的具有“署名”意义的“类哲学”。“类哲学”所展现的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以“人是哲学的奥秘”为逻辑支点、以“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为解释原则、以“人的双重生命”为实质内容、以“人的类意识觉醒”为价值诉求,构建了以“个性化的类本性”为内涵逻辑的“类哲学”。在先生辞世十五周年之际,作此文以追思先生所创建的“类哲学”。 一、“类哲学”的逻辑支点:“人是哲学的奥秘” 在高清海先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历程中,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标志性概念——“类哲学”——的提出,既不是在其脱颖而出的青年时期,也不是在其叱咤风云的中年时期,而是在其孤寂反思的老年时期。然而,高清海的“类哲学”思想,既不是其晚年“另辟蹊径”的哲学成果,也不是“灵感爆发”的哲学想象,而是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的双重追问——“哲学何为”与“人类命运”——中所构成的哲学的内涵逻辑。这个内涵逻辑的“支撑点”,就是高先生所提出的振聋发聩的哲学命题——“人是哲学的奥秘”。“人是哲学的奥秘”,既在“专业”的意义上回应和回答了“哲学何为”这个最具理论意义的哲学问题,又在“价值”的意义上回应和回答了“人类命运”这个最具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人是哲学的奥秘”这个哲学命题,不仅具有深厚的哲学史内涵和深刻的时代性内涵,而且具有强烈的思想针对性和强大的思想引领性。研究和阐释高清海的“类哲学”,首要的是把握和理解“类哲学”的逻辑支点——“人是哲学的奥秘”。 首先,“人是哲学的奥秘”这个哲学命题具有强烈的思想针对性和强大的思想引领性。长期以来,在把哲学定义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同时,又把“世界观”定义为“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哲学”视为关于“世界”的整体图景及其普遍规律的理论,也就是把“哲学”视为关于“外部世界”的理论。这种理解,既缘于对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哲学与科学——的混淆,又从理论上固化了对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基本方式——哲学——的理解。正是针对这种由于混淆哲学与科学的真实关系而造成的对哲学的固化了的理解,高清海先生在其《哲学文存》“总序”中明确地提出:“人是哲学的真正的主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要了解哲学的性质、功能及其历史的演变,‘人’应是它的基础和前提。”对此,高先生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出简洁而精辟的论证:“哲学当然也要思考、研究外部世界的问题”,但是,“人是出于关心人才去关心外部世界”。“为了理解人而研究世界,这应当是‘哲学’研究世界与‘科学’研究世界在任务、视角和方法上的根本分野。那种把‘世界观’说成应当提供有关世界整体知识图景的看法,并不符合哲学理论的本性。”① 从论证“哲学理论的本性”出发,高清海先生对“人是哲学的真正的主题”这个核心思想和基本命题,作出层层深入的剖析与论证:其一,哲学不是也不能像“科学”那样提供有关世界整体的知识图景。“要求哲学去提供关于世界的客观知识,不仅有‘越俎代庖’之弊,而且,手无寸铁的哲学要去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是‘无能为力’的”;其二,哲学家们不是也不能提供像“科学家们”那样的“大体相同”的世界观。这是因为,虽然“世界是同样的那个世界,哲学家们从它却创造了不仅彼此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无数种世界观理论”。“造成分歧的原因,只能从人的不同、从人在变化、从人对自我理解的差别中去寻找”;其三,哲学家们不是也不能离开“人的观点”而构成其“世界观理论”。“他们是怎样的人,是怎样理解人的,是怎样期望于人的,他们所创立的世界观也就属于怎样的理论”;其四,哲学家们是并且只是“为人们提供升华自我精神世界的意境,向人们提供能够以人的方式对待世界事物的人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哲学理论根本地说来,只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思维方式’,它的作用也只是在于推动人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和自我解放”②。正是基于上述思考,高清海先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人是哲学的奥秘”。因此,只有“抓住人,从对人、人的本性、人的历史发展的理解中,才能揭开、解开哲学理论中的一切秘密”③。高先生的“类哲学”,正是以“人是哲学的奥秘”这个逻辑支点构建而成的。 其次,“人是哲学的奥秘”这个命题具有深厚的哲学史内涵和深刻的时代性内涵。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离开思想性的历史,就不可能形成历史性的思想。高先生指认“人是哲学的真正的主题”,是以其系统地反思哲学史为依据的:高先生以“人是哲学的奥秘”为逻辑支点构建其“类哲学”,是以其对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的自觉为依据的。高先生说:“在我看来,对‘哲学’这种理论,我们必须从人的本性以及这一本性的历史变化中,方能获得深切理解;同样,对于‘人’,虽然众多学科都在研究人,也只有从哲学思维的高度才能把握人的真实本性。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情况总是这样:我们是怎样理解哲学的,也就会怎样去理解人;反之,人的发展状况如何,特别是人对自我意识的状况怎样,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也就会怎样。”“当人觉醒为人,意识到自己是人,要去追求人的生活,开始思考人的存在本性、生存意义以及人与其他存在的关系等种种问题时,就产生出哲学,有了哲学理论。”④总结哲学史,高先生提出,哲学的“曾经是”,与人的“曾经是”,是直接相关的。对此。高清海先生从哲学演进中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的特征,与对人的不同理解的相互关系,作出如下的论证:(1)“从未分化的笼统的自然出发认识一切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自然观点”,“这种观点是从人的对象性存在中去了解人的本质的”;(2)“从脱离人的自然出发认识各种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存在观点。”“存在观点”是“从人的本原存在中把握人的本质”;(3)“从脱离自然的主体(即意识)出发认识各种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意识观点。”“意识观点注重于从人作为主体能动本质的外部显象中把握人的本质”;(4)“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认识各种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人本学观点。”“这种观点试图直接从意识和存在的统一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5)“从人与自然的具体统一即从具体的人的现实活动出发去认识各种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实践观点。”“对实践的理解,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本质的理解”,“理解实践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人的感性活动中赋予它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容。而这就意味着对人的本质要达到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全新的理解”。⑤正是从人的历史形态及其自我意识去探索哲学的历史形态及其思想内涵,又从哲学的历史形态及其思想内涵去反观人的历史形态及其自我意识,高清海先生奠定了构建其“类哲学”的逻辑支点——“人是哲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