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以来“重数量,轻质量”“见物不见人”的城市发展观得到全面反思,以人为本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宁越敏,2012;柴彦威等,2014)。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从传统城镇化侧重数量规模增加转向注重内涵质量的提升,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生活空间的构建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性、政策性与社会性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居民对重构紧凑、完整、便捷的生活空间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仇保兴,2012;姚士谋等,2014)。 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人们日常居住、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城市研究人本导向”下的研究热点。为了应对社区发展所面临的趋势与挑战,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先后提出构建15 min社区生活圈,并将其作为组织城镇与乡村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立足“人”的实际生活空间与需求,统筹居民日常生活诸要素(奚东帆等,2017)。例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组织紧凑复合的社区网络,促进生活、就业、休闲相互融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上海市人民政府,2016)。 社区满意度指居民对社区各个方面的总体感受及主观评价,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是人们微观感受的累积结果,也是居住满意度乃至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菁菁,2008;Cao et al,2016;袁媛等,2018)。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观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研究快速增加,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王丰龙等,2015)。社区满意度的研究对于社区的治理与规划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提高社区品质。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郊区增长,城市开发迅速向郊区尤其是远郊地区蔓延,郊区已然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城市化的最前沿地区(吴缚龙等,2015;申悦,塔娜等,2017)。然而,由于郊区各类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独特的郊区化机理又造成了中国的城市郊区产生了与西方有很大差异的高度异质化的空间和多样化的社会群体(魏立华等,2006;Zhou et al,2008;顾朝林,2017;申悦等,2018)。因此,郊区能否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次中心”,郊区社区能否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也就需要学者们关注郊区社区,尤其是由于不同原因迁居至郊区、居住在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情况。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理念出发,聚焦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研究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机理。研究将社区的客观和主观因素相结合,关注社区客观建成环境、居民感知的社区环境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探讨面向提高居民社区满意度的郊区社区空间优化和设施配置问题,从而为上海“2035”社区生活圈规划提供研究依据,以期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1 研究综述与理论模型 社区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满意度是国外社区研究和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Hur et al,2008;Lovejoy et al,2010),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区满意度的测量、模式和影响因素(Wang D et al,2016;Wang F et al,2016)。 在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Lovejoy等(2010)对1980-2010年相关实证研究中存在相关性的变量进行了总结,将变量分为物理环境、区位和可达性、设施和服务、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个人特征6大类。其中,个人特征一般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模型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个人因素与社区满意度的相关性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较大的差异(Baba et al,1989;Lu,1999;Permentier et al,2011)。社会环境包括犯罪率、社会联系、种族混合度等因素(Adams,1992;Permentier et al,2011),其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讨论较多的话题,一些研究发现社区的社会联系越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越高(Cook,1988;Ansari,2002)。经济环境包括社区房价和租金、社区住房自有率等因素(Lu,1999;Lovejoy et al,2010) 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更关注社区的建成环境、区位与可达性、设施与服务等客观环境因素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例如,已有研究发现,安静的社区环境、较高的绿化率和具有吸引力的外观能够提高社区满意度(Ansari,2002)。社区的区位一般通过与城市中心、工作地点的距离等指标进行测度(Ansari,2002)。可达性通常与设施和服务相互联系,其中可达性指标包括公共交通可达性、商业设施可达性、休闲健身设施可达性等,设施和服务包括社区的车位数、所在学区的教学质量、政府机构数量与服务质量等因素(Lee et al,1983;Permentier et al,2011)。这些指标都属于社区的客观特征,在实证研究中一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其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