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朝鲜战争中的核讹诈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开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后,把结束朝鲜战争作为对外政策考虑的首要任务。与中、朝所奉行的灵活策略不同,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以扩大战争范围、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相威胁,通过扩大战争的方式来结束战争。但由于受到诸多国际国内因素的制约,艾森豪威尔政府又不敢为所欲为,一意孤行,只得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结束战争。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核讹诈作了不切实际的描述,片面夸大核威慑的作用。事实证明,美国鼓吹扩大战争的种种论调和以原子弹相威胁,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核武器 朝鲜战争 中美关系

      朝鲜战争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束,特别是对于美国的核威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国外史学界(特别是美国史学界)往往作出不切实际的阐释。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旨在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艾森豪威尔政府策划“大规模报复战略”之下的内在困境。

      一

      1952年12月初,艾森豪威尔为履行竞选诺言,在上任前秘密视察了朝鲜前线。这次视察使他对形势有了更为具体深入的了解。他认为,美国不能无限期地忍受朝鲜战场上的僵持局面,不能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必须设法打破僵局。在他看来,“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战争的”,但同时他又对“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等人提出的大规模进攻方案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计划近乎“发疯”。他说:“鉴于敌人阵地的力量已得到加强,显然,任何正面的攻击都将碰到巨大的困难。”而且,“这样一次进攻将需要把战争扩大到跨越鸭绿江”,攻击中国境内的供给基地[①a]。毫无疑问,这位带着结束朝鲜战争承诺的即将入主白宫的新总统面临着严峻的抉择。

      返国途中,艾森豪威尔与即将上任的一批内阁成员在“海伦娜号”巡洋舰上就新政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关于朝鲜战争,艾森豪威尔等人坚持,美国应准备打破僵局,必须让中朝方面明白,无限期地“拖延”实现停战将会导致美国扩大战争,“美国不仅要从朝鲜,同时还将从它自己所选择的其他两三条战线上对中国发动进攻”,甚至可能要动用核武器。12月14日,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对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来打动它,不论这种语言是多么娓娓动听;而只有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②a]这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府欲以强硬手段来实现朝鲜战争的“光荣停战”了。

      恰在此时,被杜鲁门政府革职的前“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提出了一套解决朝鲜冲突的办法:他敦促艾森豪威尔与斯大林直接会晤,起草一份使朝鲜中立化的协定,如遭拒绝,艾森豪威尔应将美国的意图明确地告诉斯大林,即将使用核武器来轰炸中朝军队在北朝鲜的集结地,并投放大量适当的放射性物质,封锁鸭绿江以南的主要供应和交通线,或者轰炸边界沿线的中国军事基地和设施,同时在北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以此来扫清朝鲜北部。此外,麦克阿瑟还力促艾森豪威尔应当进一步对中国相威胁,即通过对中国国内进行大规模轰炸,以“摧毁红色中国发动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麦克阿瑟的这套方案不过是旧调重弹,对此,艾森豪威尔持怀疑态度。他告诉麦克阿瑟说:“我必须考虑我们和我们的盟国对进行这场战争达成的谅解,因为如果我们要轰炸鸭绿江那一边的基地,如果我们要扩大战争,我们必须肯定我们不会冒犯全世界人民。”在麦克阿瑟看来,这样的回答近乎是胆怯。后来他对一些密友说:“艾森豪威尔的问题是,他没有魄力作出决策。他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①b]

      艾森豪威尔虽然决心打破朝鲜战争的僵局,尽早结束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但如何实现这一意图,却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他认识到,中朝军队已经构筑了“横跨整个半岛、犬牙交错的地下工事”,又在纵深组织了牢固的阵地,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大大改善,并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切都意味着任何正面进攻将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若仅仅是为了把接触线推进到新安州和兴南之间的半岛狭窄腰部而发动一场进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艾森豪威尔认为,为使停火迅速达成协议,有必要采取除了常规地面进攻以外的行动,即使用核武器或者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打击中国在满洲的机场,封锁中国海岸,还要采取其它类似措施”。同其前任杜鲁门一样,艾森豪威尔也确信,增加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压力对于结束朝鲜战争是十分必要的。

      1953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宣布的“放蒋出笼”便是这种压力的一部分。他在致国会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宣称,“我已发布命令,第七舰队不再用来保护共产党中国”,取消台湾海峡“中立化”。这一举措目的很明确,即“提醒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僵持的日子为期不长了,朝鲜战争或者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他深信这样做有助于迫使中朝方在谈判中作出让步。[②b]

      2月11日,艾森豪威尔亲自主持召开了新政府的第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的问题。艾森豪威尔表示:“我们应在开城地区使用战术原子武器,该地为这类武器提供了极好的目标。无论如何,我们再也不能沿着过去模糊不清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考虑到盟国的态度,他指出:“可以肯定,我们应就此与盟国进行外交谈判。如果他们反对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要求他们提供将共产党击退所需的三个或更多的师,以取代原子武器的使用。”此后,艾森豪威尔多次强调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半岛腰部达成停火。[③b]

相关文章: